[第18章 灵鹫西游][第3页/共4页]
沙僧俄然长跪不起,禅杖横在胸前:“师父,弟子本是流沙河中的妖邪,蒙您点化,方知‘放下屠刀,登时成佛’。现在取经美满,弟子愿留在此处,保护鹫峰佛迹,让东土众生的善念,都能在此反响。”他说话时,红葫芦里的水倾泻而出,在岩前聚成清池,池底闪现出“护世”二字。
沙僧俄然指着云海:“师兄,你看!”只见西天雷音寺方向飞来一群真灵鹫,与金光化的灵鹫在空中回旋,竟构成“和光同尘”四个大字。师父落泪道:“此乃文学与宗教的殊胜人缘,当年玄奘法师译经,现在吴施主着书,都是在为众生架起通向灵山的桥梁。”
“猴哥,”八戒的肚子咕噜噜响着,扛着钉耙从云头栽下来,鼻尖上还沾着昨夜偷藏的炊饼渣,“这破雾比女儿国的胭脂还浓,我们真到西天灵山了?咋没见着满地金砖呢?”
酉时三刻,落日为鹫峰镀上赤金。浮雕的佛陀嘴角出现浅笑,竟似在为我们的取经路喝采。八戒望着本身被落日拉长的影子,俄然收起钉耙:“猴哥,你说我们走了十七年,今儿真能成正果?”他的声音可贵端庄,肚子却不应时宜地咕噜噜叫。
3、取经美满
八戒俄然指着一朵最大的金叶:“师父,这叶子上画的是俺老猪吃西瓜!”世人细看,公然见叶面上八戒翘着二郎腿,抱着西瓜啃得汁水横流,中间题着“食色性也,菩萨心肠”八个字。如来的声音又起:“众生皆有佛性,哪怕是贪吃的八戒,也能在取经路上修得欢乐心。”
(三)对话诸天
我望着浮雕眼眸中的三十六道金光,见每道光都化作灵鹫展翅,翅膀上的羽毛竟由汉字、梵文、佉卢文等交叉而成。这些灵鹫驮着经卷飞向四方,有的朝东飞往长安,有的向西掠过流沙,另有的南下穿越雨林。当第一只灵鹫掠过我面前时,我看清经卷上写的恰是《西纪行》的故事——本来我们的取履过程,早已成为连接东土与西天的桥梁。
(二)心光永续
站在鹫首崖上,望着远处的云海,俄然瞥见西天雷音寺的表面又在云中闪现。此次看得逼真,雷音寺的飞檐与灵鹫寺的斗拱,竟如镜像般符合。金箍棒在掌心悄悄转动,带起的风里有梵唱,有吴侬软语的平话,另有孩子们的笑声——本来这就是灵山的反响,千年不散,万里同辉。
4、永久的净土
猴哥望向东方,见长安方向有无数光点飞来,细看竟是千万百姓的祈愿:有母亲为病儿求药的祷文,有墨客为科考祈福的诗篇,另有匠人但愿技术传承的心愿。这些光点融入鹫峰的岩层,让佛迹的光芒更盛。俄然明白,当年大闹天宫时寻求的“齐天大圣”,毕竟不如现在保护众生的“灵山行者”来得美满。
5、雾散晴和
(一)夕照佛颜
“记着,”如来的声音最后一次响起,“东土与西天,如同佛陀的双眼,缺一不成。当众生心中有灵山,到处皆是净土。”话音落时,灵鹫的啼鸣传遍四方,惊起漫山晨雾,暴露岩壁上新刻的春联:“鹫影穿云,东土西天同一脉;佛光普照,千经万典总归心。”
巳时正,阳光直射鹫首崖,浮雕的佛陀俄然双手结印,掌心向上托起。师父的九环锡杖回声飞起,杖头的宝珠与佛像掌心的光芒相照应,在空中凝成庞大的金色经卷。经页翻动时,竟传出千万个声音的合诵,细辨之下,有梵文的《金刚经》,也有汉文的《妙法莲华经》,更有西域三十六国的说话,如百川归海般堆积成同一个佛号:“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