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法会盛景][第2页/共5页]
“此经非纸墨所成,乃三教心血所凝。”昙摩大师的声声响起,“佛家经卷,可破烦恼障;道家经卷,可通六合气;儒家经卷,可明人间理。然三经合一,唯有一心——心正则经灵,心善则效显。”玄玑子接着道:“夜深人静时,持经默诵,自会有感。”周明礼则弥补:“不必拘泥笔墨,但求无愧本心。”
第三十三章 法会盛景
(三)夜显神异
玄玑子俄然昂首,眼中闪过惊奇:“紫气东来!”但见东方天涯闪现出淡淡紫雾,如一条巨龙蜿蜒而来,而西方则有金色光雾涌动,恰是佛家所说的“般若光”。两道光芒在塔顶上方相遇,竟如太极般相互融会,紫色中透出金纹,金色里裹着紫霭,垂垂凝成一幅庞大的光影画卷。
信众们顺次上前支付经卷,当经卷触碰到他们的手掌时,竟各自收回分歧的微光:虔诚的老者手中,经卷出现暖和的橙光;心胸执念的陈铁牛手中,经卷闪过金光后又归于安静;张恪接过经卷时,册页上的笔墨俄然如活物般游动,在他掌心写出“正心”二字。
最后登台的是位中年儒士,月红色长衫洗得微微泛青,袖口处还留着墨渍。他是白鹿洞书院的山长周明礼,近年来在信州创办义学,教贫寒后辈识字。现在他手持一卷《论语》,腰间玉坠刻着“中庸”二字,步上石台时,向高僧与道长别离作了个长揖,衣袂带起的风里,还带着淡淡的墨香与书卷气。
最惹人谛视标是一群身着青衫的墨客,他们手持竹简,边走边低声吟诵《礼记》。为首的青年名叫张恪,客岁乡试落第,现在望着山上飞舞的经幡,俄然想起恩师曾说:“儒门之道,不在庙堂之高,而在百姓之安。”他伸手按住腰间的玉佩,那是父亲临终前塞进他手心的,刻着“克己复礼”四字,现在在晨风中泛着微凉的光。
“铛——”三清殿的铜钟几近同时响起,一名白发童颜的道长踏云步而来,青袍上绣着的太极图跟着法度变幻阴阳。他是龙虎山的玄玑子,五十年前曾在华山论道,以“六合与我并生”之论佩服诸派,现在手中拂尘悄悄挥动,便有松针暗香满盈,细看拂尘尾端,竟系着几片金箔剪成的竹叶,恰是道家“金竹符”的意味。
(二)朝圣长卷
昙摩大师双手结印,低诵一声“阿弥陀佛”:“此乃佛祖以般若光,老君以紫气,共书六合妙理。三教本同根,万法皆归一,本日之景,恰是六合示现本心——众生若能摒弃流派之见,同心向善,便是人间极乐。”他说话时,塔顶的风铃再次齐鸣,调子竟与他的诵经声完美相合,仿佛六合都在应和。
(四)心声反响
(三)大德解祥
陈铁牛俄然想起客岁夏季,老婆在病榻上抓着他的手说:“铁牛,我怕是熬不畴昔了……”现在望着天上的吉祥,他狠狠抹了把脸,对着石台方向重重叩首:“求三位大仙保佑我婆娘病愈,我陈铁牛今后每天来灵山扫台阶,毫不食言!”话音未落,便觉一阵暖风吹过,胸口的压抑竟真的减轻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