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法会盛景][第1页/共5页]
(三)三圣临台
戌时初,信州城已堕入暮色,灵山脚下的民居中,一盏盏油灯次第亮起。老妇人坐在土炕上,谨慎翼翼地展开经卷,孙女早已睡熟,她盯着《心经》的笔墨,固然不识字,却见那些金色小字竟主动摆列成丹青:莲花在纸面绽放,观音菩萨手持净瓶洒水,落在她孙女的额头上,化作光点渗入皮肤。“菩萨保佑……”她喃喃自语,俄然感觉孙女滚烫的额头凉了下来。
“铛——”三清殿的铜钟几近同时响起,一名白发童颜的道长踏云步而来,青袍上绣着的太极图跟着法度变幻阴阳。他是龙虎山的玄玑子,五十年前曾在华山论道,以“六合与我并生”之论佩服诸派,现在手中拂尘悄悄挥动,便有松针暗香满盈,细看拂尘尾端,竟系着几片金箔剪成的竹叶,恰是道家“金竹符”的意味。
昙摩大师双手合十,声音如春日融雪般清润:“诸位善信,本日佛道儒三教齐聚灵山,非为门派之争,只为共祈承平。佛说‘众生皆苦’,道言‘六合不仁’,儒云‘仁者爱人’,然三教本心,皆在渡人——渡人离苦,渡人向善,渡天下归心。”说罢,他抬手重挥,法衣上的千手观音像竟似活过来般,每只手掌都泛着微光,台下信众中有人低呼:“菩萨显灵!”
周明礼则俯身抓起一把灰尘,任由细沙从指缝间滑落:“《尚书》有云:‘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本日之景,便是‘协和’之象。愿我等服膺,仁心不分佛道儒,善举皆是六合功。”他话音未落,手中滑落的细沙竟在空中聚成“和”字,被山风悄悄托起,融入空中的光影当中。
张恪与墨客们并肩而跪,望着空中垂垂消逝的“三教归元”图,俄然想起书院墙上的题字:“为六合立心,为生民立命”。他俄然明白,所谓三教归心,归的不是情势,而是那颗为百姓谋福祉的初心。现在他握紧手中的竹简,悄悄发誓:“如有朝一日入仕,定要让这‘归心’之景,化作实实在在的承平乱世。”
玄玑子抚须而笑,声音如松涛彭湃:“世人常言佛道相隔,却不知‘道生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三’者,便含儒释道之妙。佛家修心,道家修身,儒家修世,心正、身修、世安,方得天下大同。本日吉祥未显,然诸位心中若存善念,便是人间最大的吉祥。”他手中拂尘轻点,石台上的香炉 suddenly 腾起青烟,在空中凝成一朵莲花形状,又垂垂化作“善”字。
(四)开坛布道
(二)异景现世
(二)分经异象
陈铁牛回到家,老婆正咳嗽着坐在床边,见他捧回经卷,勉强笑道:“花了钱吧?”他点头:“没,是大德们免费发的。”展开经卷,《品德经》的银色笔墨俄然活动,化作一股清泉般的气味,飘向老婆。老婆一愣,俄然感觉喉咙不痒了,胸口的憋闷也减轻很多,她颤抖着伸手触碰经卷,银色光点落在她掌心,竟构成一个“康”字。
山风掠过,经幡再次哗哗作响,仿佛六合都在应和这声“归心”。今后,灵山法会的故事在信州传播开来,成为百姓心中永不燃烧的但愿之光,而那卷融会三教聪明的经卷,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通报,诉说着一个真谛:当分歧的聪明相互包涵,当统统的善念会聚成河,便是人间最昌大的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