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玄幻奇幻 >大话灵山 > 第31章 佛道双兴]

第31章 佛道双兴][第3页/共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地基下的秘宝

“我们是石桥镇的猎户!”为首的男人跳上马,抱拳时暴露袖口磨破的补丁,“客岁山贼劫粮,是灵山药师用金创药救了我们 全 村人道命……”他身后的火伴们纷繁解下腰间的皮郛,内里装着连夜打来的山鸡、刚挖的竹笋。

虎娃凑过来,指着《品德经》里的某处涂鸦:“这个小人在打拳!”世人细看,公然见字里行间画着些简笔人物,有的结印,有的打坐,恰是佛道两家的修行法门。昙摩大师俄然老泪纵横:“当年无嗔师兄圆寂前,曾说他与灵虚子道友合创了‘三教归元功’,不想经卷里竟藏着功法口诀。”

戌时末,天涯俄然聚起铅云。第一滴雨落下时,李玄真正在给虎娃讲“三教同源”的故事。雨点开初稀少,如珍珠落盘,垂垂便连成了线,化作滂湃大雨。百姓们却不避雨,反而纷繁跪倒在泥水中,任由雨水冲刷身心。

山风掠过,佛铃与道钟同时响起,那声音穿过山谷,超出溪流,飞向远方的村落。这一次,不再是单一的梵唱或道吟,而是交叉成一曲调和的乐章,诉说着三教合流、万法归心的永久真谛。而在这乐章的深处,永久回荡着百姓们朴素的心愿:灵山不倒,信奉不灭,众生同心,天下归心。

2、佛道和鸣

当松木梁在号子声中缓缓升起时,不知是谁带头唱起了《灵山谣》。衰老的嗓音、稚嫩的童声、粗暴的男音交叉在一起,惊起松枝上的晨露。阳光穿过云层,在木梁上镀了层金边,仿佛整座灵山的脊梁都在这金光中重新挺直。李玄真望着百姓们眼中的光,俄然想起徒弟圆寂前说的话:“真正的圣地,不在殿宇高大,而在民气聚处。”

巳时三刻,第一根主梁柱即将竖起。这根产自深山林的百年松木,是二十个青壮男人轮换着抬了三日才运上山的。李玄真手持朱砂笔,正要在柱身绘制镇山符,忽听得山脚下传来马蹄声。三匹瘦马驮着几个灰衣男人,鞍上挂着修补用的铁锅、成捆的麻绳,另有半袋发霉的糙米。

奇妙的事产生了:梵唱与道吟竟垂垂合韵,每七个梵文音节后,恰是道家的五言短句。跟着经声流转,梁柱上的太极图与莲斑纹同时收回微光,松木与檀香木的香气融会,构成一种令民气醉的清芬。虎娃趴在墙头,望着空中浮动的金色光点,俄然指着昙摩大师的法衣惊呼:“爹爹你看,观音在笑!”

暮色渐应时,山寺废墟上燃起了篝火。羽士们煮着山芋粥,沙弥们分着炒青稞,百姓们则围坐在一起,听李玄真与昙摩大师报告三教合流的典故。虎娃趴在昙摩大师膝头,望着白叟眉间的朱砂,俄然伸手摸了摸:“爷爷的红点,像庙里的灯笼。”世人皆笑,火光映着每小我的脸,仿佛千年的隔阂,都在这暖意中溶解。

晨雾像匹被揉皱的素纱,裹着潮湿的泥土气。当第一缕金红色的霞光爬上灵山岳尖时,蜿蜒的山径已化作一条活动的长河:青布衫的农妇挎着装满菜干的竹篮,袖口还沾着昨夜浆洗的皂角香;精干的樵夫扛着碗口粗的松木梁,汗湿的中衣在肩颈处结出盐花;更有背着药箱的郎中、握着算盘的账房先生,乃至连县城书院的童生,都攥着笔墨纸砚,要为重修的古刹题写匾额。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