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九十九宫观][第1页/共4页]
就在这时,灵霄宫的钟声突然响起,清脆而婉转的钟声在山间回荡,余音袅袅。紧接着,各宫观的钟磬声也纷繁呼应,此起彼伏,交叉成一曲弘大而寂静的交响乐。这钟声如同唤醒甜睡大地的晨钟,惊起了群鸟,它们在金色的光柱中翻飞遨游,好像吉祥来临,为这壮观的气象增加了几分朝气与生机。
3、道佛双兴
“上个月州府送来的碑额,”为首的匠人指着地上的一块浮雕说道,“你们看,这四足神兽踏云而行,栩栩如生。知府大人说,灵山的香火畅旺,连都城都有所耳闻,天子要赐下‘江南第一仙山’的匾额呢。”匠人们听了,脸上都暴露欣喜之色,手中的刻刀也更加用力地砥砺起来。
和尚接着说:“葛仙翁种下的七叶莲,惠能大师插上的菩提树,都在这山上生了根。就像这三十六峰,各有各的姿势,却共顶一片天。”他的话语如同这山间的清风,悄悄拂过我的耳畔,让我对这座山有了更深的了解。
寅时已近序幕,拂晓前的暗中逐步被遣散,灵山的云海像是被一股奥秘力量搅动,开端翻滚涌动起来。我悄悄地站在“观日台”上,目光穿越层层云雾,凝睇着远方那九十九座宫观。
药庐后的石壁上,嵌着半块断碑,"洗心"二字已风化不全,却仍能看出晋代隶书的筋骨。传说葛玄在此炼丹时,曾用山泉水为百姓洗眼,盲者复明,病者得愈。现在石壁下凿出的水池里,净水潺潺,常有朝圣者掬水抹眼,说能洗净心头灰尘。
和尚低声对农妇说:“胡公在时,常常汇集山上的草药来救治世人。现在,菩萨借他的手,持续护佑着众生。”农妇感激地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但愿。
当凌晨的阳光从洞口斜射出去时,那石钟乳的暗影便会在丹墙上缓缓游走,仿佛是银河在活动普通,美轮美奂,令人沉醉此中。
持续沿着山路前行,颠末一段蜿蜒盘曲的巷子后,终究来到了传说中的“聚仙桥”。这座桥好像一条巨龙,高出在山涧之上,气势澎湃。桥身全数由青色的石头砌成,坚毅而慎重。雕栏上则雕镂着精彩的图案,这些图案细致入微,线条流利天然,让人不由为之赞叹。
最为独特的当属那座“石隐宫”了,它整座宫观美满是依着天然的岩洞而制作起来的。那岩洞的洞顶,垂下来的钟乳石如同帘子普通,令人赞叹不已。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钟乳石竟然被前人用金粉勾画出了二十八宿图!
"施主可曾见过'弓足花现'?"那位在石人公殿见过的和尚不知何时来到身边,手中托着个青瓷盏,盏中浮着三朵极小的金色莲花,"卯时采的朝露,酉时开的金盏花,须得用葛仙翁当年留下的丹炉煮沸。"他说话时,远处玉虚观的道长正领着弟子抬着药箱下山,道袍与法衣在山风中瓜代闪过,恍若日月同辉。
这座殿宇与众分歧,它同时供奉着老子与释迦牟尼的坐像,两尊神像寂静厉穆,在昏黄的烛火映照下,仿佛披收回一种超出尘凡的光辉。烛火交相辉映,使得全部殿堂都满盈着一种安好而持重的氛围。
祠内,一名身披法衣的和尚正站在供桌前,将一碗符水递给一名抱着病儿的农妇。农妇满脸忧愁,接过符水后,谨慎翼翼地吹了吹,然后悄悄喂给孩子。符纸在瓷碗里缓缓打转,水面上倒映着佛像的金箔,仿佛在水中也能感遭到佛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