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都市娱乐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 > 第38章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

第38章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第3页/共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忍耐无生名般若,回向便利企求愿,无能摧力善了智,如是统统皆成满。

如是妙音千万种,赞已沉默瞻仰佛。摆脱月语金刚藏:以何行相入后地?

虽明三脱起慈悲,虽等如来勤供佛,虽观于空集福德,菩萨以此升七地。

空三昧门具百千,无相无愿亦复然,般若顺忍皆增上,摆脱聪明得成满。

虽勤教养诸众生,而无彼己统统心;虽已修成泛博善,而于善法不生著。

摆脱月菩萨言:“佛子,此七地菩萨,为是染行?为是净行?”

此地虽超诸惑众,不名有惑非无惑,以无烦恼于中行,而求佛智心未足。

菩萨修成七住道,超越统统二乘行,初地愿成此由智,比方王子力具足。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从初地至七地,所行诸行皆舍离烦恼业,以回向无上菩提故,分得划一道故,然未名为超烦恼行。佛子,比方转轮圣王乘天象宝游四天下,知有贫困困苦之人,而不为彼众患所染,然未名为超越人位;若舍王身,生于梵世,乘天宫殿,见千天下,游千天下,示现梵天光亮威德,尔乃名为超越人位。佛子,菩萨亦复如是,始从初地至于七地,乘波罗蜜乘游行人间,知诸人间烦恼过患,以乘正道故,不为烦恼不对所染,然未名为超烦恼行;若舍统统有服从行,从第七地入第八地,乘菩萨清净乘游行人间,知烦恼不对不为所染,尔乃名为超烦恼行,以得统统尽超越故。佛子,此第七地菩萨尽超越多贪等诸烦恼众住此地,不名有烦恼者,不名无烦恼者。何故故?统统烦恼不现行故,不名有者;求如来智心未满故,不名无者。

痴至六处是行苦,触受增加是苦苦,所余有支是坏苦,若见无我三苦灭。

尔时天众皆欢乐,悉发美音同赞述:我等闻斯地功德,则为已获大善利。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如是观已,复以大悲为首、大悲增上、大悲满足,观人间生灭,作是念:‘人间受生皆由著我,若离此著,则无生处。’复作是念:‘凡夫无智,固执于我,常求有、无,不正思惟,起于妄行,行于正道;罪过、福行、不动行,积集增加,于诸行中植心种子,有漏有取,复起后有生及老死。所谓:业为田,识为种,无明暗覆,爱水为润,我慢溉灌,见网增加,生名色芽,名色增加生五根,诸根相对生触,触对生受,受后企求生爱,爱增加生取,取增加生有;有生已,于诸趣中起五蕴身名;生,生已衰变成老,终殁为死。于老死时,生诸热恼;因热恼故,忧愁悲叹,众苦皆集。此人原因,集无有集者,任运而灭亦无灭者。’菩萨如是随顺察看缘起之相。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于第一义谛不了故名无明,所功课果是行,行依止初心是识,与识共生四取蕴为名色,名色增加为六处,根、境、识三事和合是触,触共生有受,于受染著是爱,爱增加是取,取所起有漏业为有,从业起蕴为生,蕴熟为老,蕴坏为死;死时拜别,愚迷迷恋,气度沉闷为愁,涕泗咨嗟为叹,在五根为苦,在乎地为忧,忧苦转多为恼。如是但有苦树增加,无我、无我所,无作、无受者。’复作是念:‘如有作者,则有作事;若无作者,亦无作事,第一义中俱不成得。’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三界统统,唯是一心。如来于此别离演说十二有支,皆依一心,如是而立。何故故?随事贪欲与心共生,心是识,事是行,于行利诱是无明,与无明及心共生是名色,名色增加是六处,六处三分合为触,触共生是受,受无厌足是爱,爱摄不舍是取,彼诸有支生是有,有所起名生,生熟为老,老坏为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