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道德经》的理解之一[第2页/共2页]
对这个题目,说实话有些不敢动笔。《品德经》传世二千多年,注释已汗牛充栋,很多是大师级的注解,后辈小子在此常常开口便错。
厚重的根本,
道是宇宙的本源,创生宇宙以后,又蕴于宇宙统统当中,道是万物真副本体,我们所见都是道的外在表示。“有物混成,先六合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觉得六合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此为第二十五章,此段经文申明道为宇宙本源,宇宙由之而生。它无声、无形,是独一的、绝对的、永在的。
假定某一天,
从《品德经》如何体道和修道。一是从心性思惟方面体道,可从有无两面转化体道,有为而行,损思、少事,啬神、主静,致柔、处弱。二是修道原则,致虚守静,谦真假腹;忘言守中;形神相抱。
说一点,道本意是路,你体道修道,不过是寻觅一条,踏上一条让本身生命升华的通天通衢,便是大道。
有人将那乾坤倒置;
对这段话,我的了解是:道既然为六合母,便无所不包,便为“大”,把稳中产生“大”的名相,就本能以本身为中间,认识随之向外想像,循大而远逝,感到道非常奥妙,但是道无所不在,本身身内便有道,当返回本身,便可找到道。
陈腐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