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婚书[第2页/共2页]
一刹儿的工夫,她俄然便记起了话本子里瞧来的一句话:
她端坐在水阁当中,身畔是临时支起的玄漆木案,案上只一壶、一盏,再无别物。
两小我各怀心机,笑容倒是越见朴拙,双双去到无人之处,红药方细细道明事情委曲,还添上了方才那妈妈所言,末端又道:
水阁风凉,有曲声袅袅而来,婉转清越,似能化去这隆冬的炙热。
她重又拿起扇子扇着风。
这三年间,刘氏常常思及此事,便觉无穷烦难。
民气老是易变。
但是,脑筋里清楚,这内心却一定能转过弯儿来。
若当真出了丑事,到时候她的四郎可如何办?
谁来奉告她,究竟该如何安设这个殷巧慧?
那就是个不幸的孩子。大人的事儿,并不与她相干。
刘氏略略挪动了一下(身子。
【为奴为婢,是没有任何庄严可言的】
她扯动唇角,手腕一翻,金锭落入袖笼。
找了好些大夫来瞧,都说了,这类病没的治,且还会传给孩子。
现在的感受,便是庄严被踩踏的感受么?
只消一想起这孩子竟和老四定了娃娃亲,且还立了端庄婚书,刘氏就像一口吞了个苍蝇,浑身都难受。
如果老四这一支就此坏了血脉,你教刘氏这个当娘的,于心何忍?
但是,再一转念,想起那双干清干净的眼睛、那软软糯糯的孩子气的语声,刘氏却又总会心软。
但是,一向拖着也不是体例。
这两种动机,便是刘氏挣扎至今的起因。
方才常氏悄悄令人传话,道是殷巧慧出了事儿,正由宫里来的顾典事陪着在湖边儿呆着。
这钱来得干清干净,她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拿点儿钱如何了?与其丢水里听响儿,不如买点好吃的。
虽则殷家的婚书已然被那场大火烧毁了,可国公爷手头的婚书却还在。
合法红药独立于柳烟深处,尽力停歇心底那几分郁结之时,国公夫人刘氏的表情,亦颇郁结。
到底是宫中女官,一行一止风雅得体不说,这一份利落劲儿便极可贵了。
千言万语,尽在这一叹当中。
她垂下眼眸,几次打量动手中金灿灿的物事,头一回觉着,钱这东西,若拿得不舒畅了,也挺膈应人的。
常氏见状,心下倒也有几分感慨:
哪怕这孩子是个手脚残疾的呢,刘氏咬咬牙,也就认下这个四儿媳了。可恰好地,她天赋便坏了心智,才来的时候每天发疯,几个健妇都按不住,现在虽养得好些了,谁也不知她何时会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