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第4页/共7页]
(一)74军由断念桥、谷里村、陆郎桥以右地区突围,向祁门四周集结。
南京保卫战中捐躯的国军将领
萧山令:南京卫戌司令部参谋长,1937年12月13日捐躯于南京下关船埠。追赠陆军中将。
宪兵军队三个团
附表第一为“南京卫戍军突围打算”,其内容为:
中国方面
战役简介
1937年12月10日日军建议总攻,12月12日唐生智下达突围、撤退号令,中国军队的抵当就此崩溃。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开端了长达数礼拜的南京大搏斗。
自行决定由下关渡江的军、师长大多未按号令规定的时候开端撤退,而是在散会后当即摆设军队撤退。有的单位在接到号令前即已撤走。如卫戍司令部第2军团卖力恪守乌龙山要塞以保护其他军队撤退和突围,应最后撤退,但徐源泉于12日下午即率其第41师和第48师从周家沙和黄泥荡船埠乘坐其预先节制于该处的民船最早渡至江北,经安徽去江西清算。乌龙山要塞军队在徐源泉部撤走后,也于当晚毁炮撤去江北。有的将领只向所属军队打撤退电话,或归去安排一下撤退事件就离开军队,先行达到下关,伴同卫戍司令部落第36师乘渡船先到江北。如71军军长王敬久、该军第87师师长沈发藻等底子未回批示所;教诲总队队长桂永清回到繁华山地下室批示所后奉告幕僚撤退任务,即留参谋长邱清泉措置文件等,本身伶仃先去下关;其第2旅旅长胡启儒得知撤退动静较早,不等集会结束,即以受命去下关与第36师联络为由,电话告诉其第3团团长代行旅长职责,单独先去下关。
卫戍作战命特字第一号(地名参看三十万分一图)号令
4、要塞炮及活动困难之各种火炮并弹药,应完整自行炸毁,不使为敌操纵。
12月14日,按照中国大本营的唆使,唐生智在临淮关宣布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撤消,撤至江北的卫戍军军队改隶第三战区。南京保卫战根基结束。
第72军(第88师);师长王敬久,德械军队,gmd精锐军
(六)36师、宪兵军队及直属诸队顺次渡江(另有渡江打算表),先向花旗营、乌衣四周集结,但36师应保护各军队渡江(后),然后渡江。卫戍司令部突围打算的根基精力是大部由正面突围,一部随司令部由下关渡江。但在书面号令分发后,唐生智又下达了口头唆使,规定第87师、第88师、第74军及教诲总队(南京守军中的中心嫡派军队)“如不能全数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向滁州集结”。这就大大降落了号令的严厉性,也为不履行号令制造了借口,乃至打算中规定的由正面突围的军队,除广东军队第66军落第83军之大部按号令实施突围外,其他各军、师均未按号令履行。有口头唆使为根据的军队,必定一起拥向仇敌尚未达到的下关,以便敏捷、安然地渡江北撤;很多未接到撤退号令的军队因发明友军撤退而撤退。虽接到号令而并不晓得撤退打算详情的旅、团长们也都以为下级既然要军队撤退,鄙人关必定已筹办好大量渡江东西,因此亦皆拥向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