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李氏英杰[第1页/共3页]
“噢噢,就是克明前几日说的那人?”房玄龄恍然大悟,“背后言人是非……”
“玄龄这是又想向殿下举才?”
“李白……”李守素摇点头,“从未听过。”
“仁人兄来了。”李世民微眯双眼,头颅微微抬起。
本年才二十三岁的李世民攻伐天下,血战疆场,锐气逼人,但现在盘腿坐在上首,温文儒雅,当下首学士开口时,他总凝神静听,非常专注。
薛收轻声道:“殿下,淮安王、李世绩均溃败……”
这位中年人来头不小,隋末群雄宇文明及的弟弟宇文士及,武德二年投唐,入秦王府为骠骑将军,随李世民前后攻灭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册封郢国公,拜中书侍郎。
薛收惊奇道:“记得东山寺是第一家被查验的,不是说已被山民所据吗?”
文学馆中,讲经论文,吟诗作赋,引礼度而成典则,畅文辞而咏风雅,李世民每日引见,从不懒惰,乃至部分秦王府的事件都转移到文学馆来措置,毕竟文学馆的学士都兼秦王府的署官。
“传闻单名白,字太白。”
“仁人兄官居中书侍郎,当留守长安,余者并摆布六护军府、玄甲兵,均随孤出征。”
坐在上首的李世民没有开口,但也浅笑点头。
身材微胖的房玄龄点头道:“少年才子,传闻姓李……不知是陇西李还是赵郡李?”
“来人,换衣,孤要入宫请战!”
现在诸将得胜,贤人、东宫束手,除了天策府,另有谁能清算残局呢?
李世民也忍不住点头,“此乃绝户计,不过也不敷以说动玄奘……”
薛收是薛道衡季子,但自小出继从父薛孺,只能以叔父称呼生父薛道衡。
房玄龄大笑道:“哈哈,殿下虚怀若谷,只盼文武豪杰相伴,鄙人天然是竭尽尽力。”
李玄道是陇西李氏出身,也是房玄龄保举入秦王府的,究竟上他是房玄龄的外甥。
杜如晦嘲笑两声,“本日才传闻,东山寺主持乌巢禅师修了十年杜口禅……”
宇文士及探出身子,轻声道:“东宫已然畴昔了,贤人尚将来召?”
事情是明摆着的,李世民六月尾回京,刘黑闼七月初就起兵了,按理来讲李世民是安抚河北的最好人选,但以后长达半年的时候内,天策府被一向被决计架空在河北诸战以外,直到刘黑闼攻陷全部河北。
已经跟着玄奘跑了半个月的杜如晦向李世民施礼,怠倦的坐下后接过房玄龄递来的热茶,“除却东山寺,其他寺庙均应裁撤,玄奘禅师已向十大德递交名单。”
放出裁撤寺庙后补收四年税赋的动静,就是杜如晦的建议。
“胸有韬略?”薛收眉头一挑,这个词是不能乱花的。
长安宫城之西,有一座算不上宏伟,但满城文士都恋慕妒忌的修建,这就是秦王李世民半年前才设立的“文学馆”。
中书侍郎是中书省的副中书令,位高权重,宇文士及是秦王府在朝中的一大臂助,毕竟如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秦琼等文武豪杰只在秦王府任职。
宇文士及有些惶恐,“河北大败,魏州、莘州、黎州、相州、洛洲连续沦陷,诸洲主管或死或降,唯有右武卫将军张士贵溃围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