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十一章 李氏英杰

第十一章 李氏英杰[第1页/共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刚才克明说到哪儿了?”李世民像是没闻声似的,招手让宇文士及坐下,笑道:“东山寺乃是玄龄遴选的,莫非有何忽略?”

文学馆中,讲经论文,吟诗作赋,引礼度而成典则,畅文辞而咏风雅,李世民每日引见,从不懒惰,乃至部分秦王府的事件都转移到文学馆来措置,毕竟文学馆的学士都兼秦王府的署官。

说话的是秦王府记室参军虞世南,十八学士中,论诗文,以这报酬最。

上首的李世民开口道:“罢了,少年才子,有此诗才,却纵意花丛,岂能与诸位相提并论。”

“不知细叶谁裁出,仲春东风似剪刀。”薛收笑道:“听闻此诗乃一少年郎在平康坊所吟,现在已传遍长安,叔父实不能及也。”

“此诗的确不让薛司隶。”

十八学士之名已然响彻京中,学士入馆,时人称之为登瀛洲。

略微温馨了半晌后,薛收叹道:“公然胸有韬略,又一名李氏少年英杰。”

宇文士及探出身子,轻声道:“东宫已然畴昔了,贤人尚将来召?”

宇文士及有些惶恐,“河北大败,魏州、莘州、黎州、相州、洛洲连续沦陷,诸洲主管或死或降,唯有右武卫将军张士贵溃围而逃。”

李世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网罗二十万卷书置于此地,即便是五姓七家的嫡派后辈,哪个能不动心呢?

“固然不知内幕,但必是此人拆台,玄奘禅师次日言明东山寺不在裁撤之列时,那少年郎就在禅师阁房。”

放出裁撤寺庙后补收四年税赋的动静,就是杜如晦的建议。

“玄龄这是又想向殿下举才?”

“李白?”

房玄龄正要开口,却见外间人影闲逛,呼道:“克明总算返来了,如何?”

“不急。”李世民俄然规复了安静,像是一柄寒光四射的宝剑归鞘,“不急。”

李玄道是陇西李氏出身,也是房玄龄保举入秦王府的,究竟上他是房玄龄的外甥。

“但能随口道破,明显心机机巧,更能说动玄奘禅师……”房玄龄来了兴趣,“克明,此多么人物?”

杜如晦定放心神,叹道:“那日查验,东山寺主持倒也罢了,冒出了个在寺中暂住的少年郎……”

中书侍郎是中书省的副中书令,位高权重,宇文士及是秦王府在朝中的一大臂助,毕竟如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秦琼等文武豪杰只在秦王府任职。

发觉到世人都看过来,杜如晦安然将那日在东山寺隔墙听到的一番话复述了一遍,“虽是背后所言……手腕略显阴诡,但细察民气,非平常手腕,此番评价……倒也符合。”

杜如晦神采一黑,想解释甚么,门外却有人出去,是一名身材矗立的中年人,鬓发染白,面带急色。

“传闻单名白,字太白。”

“李太白?”

“噢噢,就是克明前几日说的那人?”房玄龄恍然大悟,“背后言人是非……”

不过些许小事,李世民并不放在心上,他长身而起,朗声道:“寺庙裁撤之事,克明催一催,起码征召三千府兵,由长安令王绪领兵。”

一旁的李玄道也点头道:“有此诗名,毫不凡品,但之前的确未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