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第 39 章[第1页/共3页]
这些都是当代水利工程论文里写到的。那些很庞大的流速、水量甚么的宋时懒得算,但大抵如何干他还是能看懂的,趁本年服瑶役的人多,拉起步队就是干!
恒凌怔了怔,只说:“你我之间,何必送来送去的……那便我抄的送与黄大人,你抄的那本给我便是了。这些架子对支出来的不好送人,就拿给匠人雕版用吧。”
黄大人拎过他的文章连看了几遍,怒其不争地教诲道:“这文章题作《修武溪记》,你看你五百余字的文章里才写了几个字的治溪?你看桓通判作的――”即便写的都是真相,也不好写得这么明白,不然轻易叫人说是吹嘘之作。
田师爷欣然恭维:“不错,方才是我想窄了,最该作文记录的是我们大人与桓通判、宋县令的德政!车里便有纸笔,我们何不就寻一处风景既佳,又能避风取暖的处所一同吟诗作文?”
这曲《白毛仙姑传》写出来可不是在武平县里自娱的,迟早要传遍天下,扬他父子的名……曲中另有个与宋舍人极要好的桓通判,了解的人一见就晓得是暗射他与宋时了。桓凌算着本身在京里的亲戚长辈、恩师朋友,决定连同黄大人的《修武溪记》、田师爷的《三下乡记》一并多抄几份,转头托府尊朱大人替他捎回京去。
日子就在繁忙中悄悄流逝,三天后,黄巡按与田师爷便带着宋时特地叫人烧的料器玻璃官服小像,桓凌抄出来的《白毛仙姑传》手稿,乡民百姓们奉上的土仪和感激,满载而归。
不知是在城外见了新奇事,还是李宰相有灵,黄大人这回竟是思如泉涌,提笔便写下了一篇奖饰武平县不向朝廷要钱、不向百姓剥削便能在县外武溪清沙除淤,以减少洪灾伤害的《武平县重修武溪记》。
他们便乘车上山,到读书堂中少歇。
这溪水两侧,转头也要研讨一下种甚么树来加固水土。
他嫌弃得不可,看宋时已抄出几份了,便揣起一份说:“把这架子拆了,我替你写几份――不是要给巡按大人送人用么?我还仿得了你的笔迹,我们分开每人抄几份,总比这排架写出来的软绵绵的笔墨强!”
幸亏纸之间都垫着垫板,倒没叫墨水浸脏,笔迹也还算工致……可也只能算工致,就像匠人雕出来的书板,只说得上整齐,那里有字体!
夏季里恰是治水的好时候。
他给宋县令写的考语是叫急递铺驿马快递到省、府两处的,送到的比别人去的还早。布、按二使收到考语时都迷惑了一会儿这个叫人越级告到省里的县令如何俄然就得了大人的爱重,朱府尊那边倒是早晓得宋县令暗中的身份,看罢考语便微微一笑,神闲气定地叮咛门子――
那么他给宋县令的考语就得提早写了――桓凌的考语里也该有这两项。还要叫驿站加急递信, 把武平县按捺豪强、追回赋税之事奉告省、府两级, 叫布、按二使与府厅官员写考语时也加上这份实迹。
这立名是要别人晓得他的厚德,主动替他立名才好,哪儿有本身带着部属和部属的儿子写文章夸本身的?
能到武平县巡查的钦差黄大人,还会有谁?
黄巡按刚好问道:“这些修河的民夫里,可有本官判罚的那些隐户?”
但愿祖父明白他的情意,束缚家里兄弟们,不要再节外生枝,不然宋时父子的名声随这本《白》传振起后,他们桓家就要背负几分打压清官的恶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