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两本烂账[第1页/共3页]
张有誉正在想着如何讳饰畴昔,顾炎武却直接就把这个烂疮扯开:“其他四百万税银被处所省府州县各级衙门截留了,我说的对吗?”
“胡说八道,官员俸禄自有正税,胥吏薪水有徭役折色。”
张有誉还试图辩白:“朝廷的税银向来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化送京师户部,称之为起解,一部分留在省府州县等各级衙门,称为保存,保存部分税银是要用于给处所官员以及胥吏发放俸禄,噢,另有,尔等士子生员的廪米也从中支取。”
当下在场的士子便纷繁起家瞪眼张有誉,展开围攻。
王承恩从速带着小寺人往大厅里加了四把椅子,史可法四人先依礼向崇祯谢恩以后才顺次落座。
张有誉的第二句,就是人身进犯了。
“三饷乃大明续命之银,也敢漂没?”
崇祯一出去就居中坐下,朱慈烺和朱慈炯分坐于崇祯摆布。
待彝伦堂稍稍温馨,顾炎武又诘责张有誉道:“鄙人敢问左司徒,朝廷定下的辽饷标准是每亩一分二厘,南直各府州县皆照此标准征收,按户部鱼麟图册所载我大明现有耕地五亿八千万亩,则辽饷就应当是六百九十六万两有奇!”
张有誉直接摞挑子不干,还兼着户部尚书的高鸿图便直接透露在众士子的枪口下。
“此事不必提。”崇祯道,“畴昔的就让它畴昔吧,明天只议本年的预算。”
“这!”张有誉顿时神采大变,这下真被士子击中关键。
“之前没有加征辽饷时,也没见官员胥吏少拿一分俸禄。”
说到这一顿,又道:“为何只征得三百余万两?”
因为官员和士子有大量免丁免役,再加上百姓大量流亡,是以到了崇祯年间这两项税收实在已经名存实亡,一年下来也就征收几个散碎银两。
田赋正税如此,丁税和徭役折色就更加不消多说。
成果张有誉不辩白还好,一辩白却招来更加狠恶的声讨。
张有誉额头上已经出汗,强自辩道:“漂没之事古亦有之,不管漕运、海运还是陆路运输,都存在必然之风险,为免贻误国事,因此留有漂没之定额。”
“嗡!”在场士子闻言顿时炸锅。
你真就不怕大礼议、争国本重演?
“未曾担负亲民官,便必然不通处所实务吗?此言大谬!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可见这天下上真有生而知之者!”
史可法便转头对张有誉说:“左司徒,你先跟圣上申明环境。”
江南士子本来就好评时政,裁量人物,而崇祯通过这七天的放纵更是助涨了士子们的议政胆气,现在张有誉竟然说他们大言炎炎,此实不能忍。
“辽饷以后又加征剿饷,剿饷以后复加征练饷,如此说来处所官及胥吏难道领了四份俸禄?漂没就漂没,非说保存,哄鬼呢。”
高鸿图见崇祯一点不焦急的模样,也是气愤。
这几个散碎银两乃至不敷给征税的胥吏当跑腿钱。
那么简朴计算一下,5.8亿亩×0.0335石/亩=1943万石。
这个还真不是瞎扯,因为按崇祯年间的鱼鳞图册,天下总有耕地五亿八千多万亩,有课税三升三合五勺的民田,有课税五升三合五勺的官田,也有不缴任何赋税的宗室皇庄,但是均匀下来以后的总税率大抵保持在三升三合五勺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