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第473章 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第4页/共8页]
元朝各地的租税征收,首要采纳路府总领,“府科于州,州科于县,县科于民”,逐级科级的体例。但是,在“腹里”以外的行省辖区内,路府州县的赋税征收,又需求受行省的综领和监督。起首,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体例,也具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凹凸高低、此增彼减的调剂权。对辖区盐、酒、金银、市舶等课税,行省也有节制、掌管、监督等权力。其次,行省还代表中书省接管所属路及直隶州的“上计”,上计稽考结束,又需求“总其概,咨都省、台宪官阅实之”。岁终上计以外,路及直隶州有任务随时向行省陈述财赋支出环境。发明累年“未申除赋税,虚作实在,为数巨万”,也申报行省“销破”。上计和稽考财赋时,行省官员有权恰当奖惩路州官吏。这就是柳贯所言行省“财赋之简稽”职能的根基内容。再次,约莫活着祖末成宗初,各行省督办的赋税赋税已有了数额方面的规定。此类规定,即所谓“合办额”,是以年份为单位计算的。“合办额”直接向朝廷卖力,或增余,或足额,成亏欠,由朝廷逐年检点,并实施嘉奖增羡和处罚亏空的政策。如“河南行省亏两淮岁办盐十万引、钞五干锭,遣札刺而带等往鞫实,命随其罪之轻重治之。陕西行省增羡盐钞一万二千五百余锭……各赐衣以旌其能”。通过掌管税额、上计稽考和以行省为单位的定额办集,行省充当了元廷搜刮各地财赋的首要东西。有的学者称江浙等行省相称于向中心转送财赋的“中转站”,不是没有事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