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民国地主不好当(北方篇)[第4页/共5页]
更惨的则是河南地区,正所谓争天下必争中原,作为内战的重灾区,河南省在全部民国期间,老是不竭地被各路北洋军阀另有流寇们一遍各处洗劫——白朗叛逆、镇嵩军、巨匪“老洋人”、红枪会、冯玉祥的百姓军、北伐战役、蒋介石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最后全省流窜着40万匪贼,几近被打烂了。
其次,在民国初年的河北、山东、河南、四川这些战乱频繁之地,就算是赶上了不兵戈的年代,军阀们为了扶养庞大的军队,以及保持豪华的糊口,从而分摊给地主们的赋税,也远比清末期间更加沉重。
比方四川全省在清末只需扶养新军一镇(相称于一个师)12000人,外加差不多数量的绿营旧军,另有向云南、贵州、甘肃供应约250万两白银的财务补助。
按照1930年的一份村落调查显现,如果没有工贸易之类的分外支出,只靠地里刨食,也没有体例回避捐税的话。那么地主的家里最起码要有200亩以上的好地,才气顿顿都吃白面馍馍,逢年过节吃一顿肉。
当时算是小富之家的冯玉祥将军家里,用饭的配菜也只要大葱、萝卜、咸菜,向来舍不得用油做一碟炒菜,荤菜天然更不消提了。更穷的人家连咸菜也舍不得吃,只临时泡点咸水下饭。
必必要明白一点,那些穿越到民国的当代人,在能够挑选的环境下,除了少数想要搞红色反动的人以外,应当都不会情愿去当中下贫农或者拉黄包车的。而想要在民国期间过得比较面子,那么在乡间仿佛就得本地主老财,在城里则要当小资阔少,或者干脆直接当官走宦途……
当上海滩的十里洋场,已经亮起了灿艳多彩的霓虹灯光之际;西藏拉萨的农奴庄园,还处于中世纪的愚笨暗中当中。英国人曾经把一辆小汽车拆卸开来,用驮马背着,翻山越岭、千辛万苦地运到拉萨。成果在拉萨把汽车拼装起来以后一看,发明这里起首没有司机,其次没有汽油,最后没有汽车能跑的路……
北方各省乡村被“预征”赋税的状况,固然不如四川这么怪诞,但因为天然前提差,灾荒频繁,官方财产有限,战役的粉碎惨烈,实际的承担比例还要更加沉重。
在清朝的时候,那些处所上坐拥广袤田土的地主缙绅们,常常有着举人、秀才、捐官(费钱买的官,多为虚职)之类的“功名”,很多人另有子侄或亲戚在朝廷内当官,从而编织出一张庞大的干系网。
在杨白劳眼中,黄世仁无疑是主宰存亡的存在;但是在手握兵马的军阀面前,黄世仁也就是个屁。
但题目是,到了陈旧立新的民国年代,这统统护身符和特权就十足打了水漂。民国期间的兵痞和军阀大帅们,可都再也不会把清朝的功名身份放在眼里。该讹诈就讹诈,该搏斗就搏斗,底子不会客气——那年初在乡间死一小我,就真是跟死一只蚂蚁没啥两样。
而在这个标准线之下的地主和富农,自家种的小麦就算磨成了白面,也不敢多吃,要拿出去卖钱缴税,以及换一些洋火、食盐、布匹之类的必须品,只留下棒子面、高粱面之类的细粮来给本身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