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波澜不惊,静候处置[第3页/共3页]
终究还是太子先开了口,他虽至今还不晓得那些信上写了些甚么,却已是从秦桑的反应中看出了端倪。
想到这些,秦桑心中反而安然了起来。
陈妃的脚步声远去以后,全部寿仙殿内规复了沉寂。四周的烛火微微闲逛着,将这大殿照得非常亮堂,恒王端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元德立在一旁垂首静侍,秦桑三人跪于阶下,各自沉默。
谁知,秦桑的目光只在她脸上逗留了长久的一瞬,便果断的挪开,重新回到了恒王的脸上。
【秦川宫中 寿仙殿】
齐王沉默半晌,看着萧何一字一顿道:“救回连允。”
“陛下。”
她没有说话,并非因为她已经认命,而是不知从何提及。
说到最后,鲁子越的情感更加冲动,双手乃至微微颤抖了起来。
萧何皱了皱眉,垂眼暗自估计了一番。
自打她下山入京起,就像是躲在一张面具之下,除了埋没还是埋没,而本日东窗事发,她终究能够卸下这张几近已经长在了脸上的面具,这类感受,竟然非常的轻松。
而现在固然她没有接到手札,也没有将连允送回,但萧何所做的统统都是因她而起,这些手札也实实在在的摆在面前,这两项罪名不管哪一项,她都避无可避。
但是,倪镜并没有将信带给秦桑,而是直接把信拆开看了一遍。
“何事?”
此时现在,她决不能脑筋发热不管不顾。她唯有按捺住想要坦白身份与女儿共担罪恶的打动,让本身置身事外,才能够有机遇去救她。
但是,到了柴阳他才发明,本身没法将信直接送入潼关,那信中所言关乎秦桑出身,如果落入别有用心的人手中,或许会令秦桑堕入险境。
她安静的等候着恒王的决定,只但愿这决定来得快一些,干脆一些,免得夜长梦多,再牵涉出别的人来。
到当时,这通敌叛国的罪名,便会紧紧坐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