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头疼的常州知府[第1页/共3页]
石家军以血肉之躯谨防死守,终是没能让筹办了数月的燕军攻破城门。
直到台州城墙楼上扬起了玄色的石家旗,大将石敬之带来救兵,以守为攻,拒不出战,派出和谈使者与敌方周旋,同时亲率一支精英步队趁夜偷袭了刚被燕国军队拿下的海河,打了个燕军措手不及,燕军为保住海河只得转头戍守,这才解了台州的困局。
开春三月,已经持续两天两夜未眠的石敬之正在与部下将领筹议,如何才气以起码的兵力突袭百里外的燕国雄师,以制止他们先袭台州时,接到了朝廷迟迟未到的军粮到达的动静。
唔,就这么办了!常州知府一手握拳捶在掌心,就要唤人来先挽留住那位朝廷送信的差使,仆人喊着老爷老爷一溜烟儿的跑出去。
天亮时,燕军撤退,石敬之命人开城门清理疆场,被血浆染成一片红色的大地就如同平渡城里为欢庆新年燃了彻夜的灯笼一样,红得刺目。
英勇善战的石敬之在台州整备军队,半年后一举光复海河失地,将战线推回到中南以外,并奉皇命长年驻扎在了海河、台州中南一带。
常州知府赶紧跳着躲开,端起桌上的茶杯就往烧着的信纸上浇去,等火灭了,信也烧成了灰烬。
为了向石敬之表示本身已经极力,常州知府干脆撸着袖子亲身上阵,成果正对上了海寇的主力,差点丢了小命。
哪知回话的信墨迹还没干,常州知府就收到了一封来自朝廷内阁的密信,称有贩子趁乱低价倒卖粮食,要他谨防水路陆路的粮船来往,不管是往外运还是往里走,只要发明全数扣下。
“老爷,谢家谢公子求见。”
内阁的科学上,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不管是外运内运,都扣。
只是当他看到那些军粮时,忍不住扬天长叹,天若不亡大梁,大梁也必将毁于小人之手。
这些海寇善于游击,东打西躲,常州城内虽有军队驻扎,海寇没法进入,却苦了周边的百姓,短短几日就稀有个村落遭到了海寇的烧杀劫夺。
石敬之一道上书递到朝廷,同时又写了一封信快马加鞭送到了徐州谢府谢运甫的手上。
送信的仿佛还在驿站没走,啊……常州比来这么乱,海寇猖獗,劫个骑马送信的也不是甚么怪事。
信没了,是不是就代表他能够当作充公到内阁的信呢?
他怕死,更怕那些避祸来到常州的海河百姓口中的天国场景会在常州上演,他得为这一城的百姓卖力,他再想升官,也不能拿着这满城的性命当跳板。
而非战乱地区,运粮步队走的都是官道,甚么匪甚么民敢上官道劫粮?这明摆着就是在对付!
以是,常州知府很头疼,他捏着那张来自内阁的密信,时不时的就往明白日还燃着的蜡烛上凑,然后一不谨慎,火苗撩到了信纸,唰得一下就烧成了一团。
燕军在石敬之手上吃了大亏,加上此番本就是北上远征,不敢再等闲打击。
石敬之亲书常州知府,请他务必在常州将这些海寇快速处理,制止夜长梦多。
“哎呦哎呦!”
常州知府不明白了,自战役发作,战乱区确切有很多商户低价卖粮调换银两往中部地区跑,这往里运粮必定是低价倒卖粮食没跑了。可将中部地区的粮食运到战乱区来卖,是脑筋胡涂了么?这个时候往外运粮的,要么是军粮,要么是朝廷赈灾粮亦或者是各大义商捐赠的粮,这个也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