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为什么出家[第3页/共4页]
他却点头,两眼盯着微微摇摆的油灯芯,仿佛在回想甚么。“母亲削发后我因思念过火,常常到寺里探她。她跟着大师们习经时我便坐一旁听。不知为何,那些经文我只要听一遍,便能背诵,大家称奇。寺中高僧佛图舌弥问我所背之偈,我皆对答如流。他赞我是佛门伟器,便跟母亲筹议,欲收我为徒。”
“王舅要我出家,帮手他措置国事。”
我笑:“那是当然。大乘佛法会在汉地广为传播,生生不息。”
他的早慧是出了名的。记得他的传记中便记录他七岁削发时“从师受经,日诵千偈。偈有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言。”不但只是每天要记着这三万两千字,他还完整了解那些难懂的佛经。“师授其义,即自通达,无幽不畅。”。如许的智商,也就爱因斯坦,霍金能比了。我估计让他背圆周率,准能破吉尼斯记录。
他俄然回身面对我,毕恭毕敬地鞠躬,吓了我一跳。抬起家时,狭长的脸颊绯红,目光竭诚而热烈:“艾晴,罗什得你为师,是佛祖垂怜,为罗什指导迷津。罗什平生,定不负吾师。”
“母亲在我七岁那年出城玩耍,看到坟间枯骨纵横,蓦地悟到,贪欲乃统统磨难的底子,欲望之火猛如天国之火,毕竟会将一小我烧成白骨,寥落荒草间。她不想再受无尽的煎熬,便发誓:若不能剃发削发,就不吃不喝。父亲最后分歧意,母亲便真的绝食。直到第六天早晨,母亲气如游丝,仍不肯进食。父亲惊骇了,只能承诺她。母亲怕父亲忏悔,执意要先削发,才肯咽下食品。第二天她便受戒了,搬削发,住进了王新寺。”
他抬眼看我,略带稚气的脸上仍有丝顾虑:“那中原汉地呢?汉人会更接管大乘么?”
那天课程结束后,他走到门口,看了看星辉闪烁的天幕:“明天气候应当会放晴。”
他的眼神超出我,飘向远方。我从速坐正身子,洗耳恭听。
他沉吟半晌:“这部经文里说,佛法鼓吹,是为了使盲者得视,聋者得听,哑者能言,佝者得伸,狂者得正,乱者得定,病者得愈,羸者得力,老者得少,裸者得衣。佛法光大,可使统统众生皆得划一,相视如父如母如兄如弟。也既是说,修行乃是为度化众生,而非小我得道。这些深意,罗什极之认同。”
他转头对我,笑如东风:“艾晴,明日带你游龟兹去。”
他站起家,踱步到窗边,无认识地扳手在身后,肥胖的背影孤清寥落。固然尚幼年,已经显出将来梵学大师的雏形。
他眉头微皱:“只是,何来‘有魔缠我’?”
慧皎《高僧传》对耆婆为何削发的描述:“什母……因出城游观,见冢间枯骨异处纵横,因而深惟苦本,定誓削发,若不削发,不咽饮食。至六日夜,力量绵乏,疑不达旦,夫乃惧而许焉。以未剃发故,犹不尝进。即敕人除发,乃下饮食。次旦受戒,仍乐禅法。专精匪懈,学得初果。什年七岁,亦俱削发。”
他果然讶然:“《放光经》?”念一遍梵文,应当是这部经籍的梵文名,点头赞道,“这倒是个好译名。佛法放光,普照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