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看清局势[第1页/共3页]
固然梅雨季候早已畴昔,但江南官员却感觉,沉闷烦闷的氛围始终未曾散去。
“诚恳改过”这四个字就很奥妙了,到底如何才算心诚?前两年因贪污被查处,幸运得以保全的官员给了他们很好的鉴戒。不要耍心眼想着转移产业,青龙卫无孔不入,敢藏匿的话绝对吃不了兜着走。然后想想谁作歹最多,推几个替罪羊出去停歇上面的肝火,同时主动揭露也能将功补过。
在第一个县令忍不住敲响端王暂居行宫的门,上缴贪墨银两,安然无恙地走出来后,听到风声的官员簇拥而上。
这事只要万事不沾的端王最合适。厚熙是个孝敬孩子,只是入朝堂时候太短,手腕上能够有所不敷。考虑到此点,庆隆帝直接给他盖了几张空缺的圣旨,叮嘱他“便宜行事”。
而在端王繁忙之事,养胎的卫嫤也没闲着。通过与西北和都城保持联络,她一向在察看着朝野局势。
最早扛不住的是最底下的官员,他们这些微官末吏,常日即便想贪污也没多少门道。偶尔跟着上峰掺杂些事,肉都被上面拿去,他们顶多也就喝点肉汤。如果现在不招,保不齐等最后被上峰推出来当替罪羊。
这类懒让人挑不出丁点刺,并且不该管的不管也让人舒畅又放心。如果只是做端王,这类性子能包管他平生繁华繁华、寿终正寝,但换整天子如许就不可了!
“这圣旨是真是假还未可说!”
厚熙不笨,他只是懒。
端王伸手比划下箱子大小,一脸不在乎。
很好办!他不是尽管分内之事么?那就多给他派点事。
他的继任者,必须大权在握,毫不能是那种傀儡天子。而想要做到这点,必须得比别人支出更多的心力,这类闲事不管的性子绝对掌控不了朝堂。
如果说先前江南官员还心存幸运,想借助都城权势逃过这一劫的话,现在看到这一箱圣旨后,他们已经没有了涓滴幸运心机。即便想困兽犹斗,可面对四十年来将军权紧紧把握在手心的庆隆帝,他们拿甚么斗?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微末官吏常日看起来不打眼,每小我晓得的事都不算多。可当这些只言片语变多,东拼西凑,上面那些人本觉得天衣无缝的一些事,就轻而易举地明白于人前。
派他们去江南,就相称于把一块肥肉放到饿狼嘴边。他们不会经心极力查处贪腐,只会趁机借此打压异己、收拢权势。
他们还能如何办?
两江总督斩钉截铁地辩驳,可还没等他尾音消逝,端王就从另一只袖子中拿出了份一模一样的圣旨。一样的金线缎面,一样的玉玺,分歧的是这张圣旨是空缺的。
目睹着江南宦海要整治,朝中顿时又要呈现官员缺口。前次西北查处贪腐,还是他命太子主持加开恩科。那批进士取上来后立即被他派到空缺的州县任职,两年下来吏部考评还不错。既然体例可行,那就持续用。
有平王在,没几天就查对出账目蹊跷。
可他们放心的太早了,没过几日都城传来圣旨:命端王主持江南科举。
抱着这类心机两边堕入对峙,直到端王突破沉默。操纵抗倭时整编好的府兵和水匪新编的海军,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查抄了两江总督府邸。不但明面上的官衙、别庄,总督暗中那些寓所也没放过,乃至连外室宅邸都被找了出来。如果说这一项证了然青龙卫无孔不入的话,接下来的江南布政使被捕则完整让统统人吓破了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