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武侠仙侠 >碧血剑(下卷)(新修版) > 第57章 袁崇焕评传(16)

第57章 袁崇焕评传(16)[第1页/共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袁崇焕的罪名终究肯定了,是说不清楚的所谓“谋叛”。崇祯始终没有叫杨寺人出来作证。擅杀毛文龙和擅主和议两件事来由太不充分,崇祯不管如何难以自圆其说,终究也不提了。本来定的处刑是“夷三族”,要将袁崇焕百口、母亲的百口、老婆的百口都满门抄斩。余大成去恐吓主理这个案子的兵部尚书梁廷栋:“袁崇焕并非真的有罪,只不过清兵围城,皇上大怒。我在兵部做郎中,已换了六位尚书,亲目睹到没一个尚书有好了局。你做兵部尚书,怎能保得定此后清兵不再来犯?本日诛灭袁崇焕三族,形成了先例,清兵下次再来,梁尚书,你顾一下本身的三族罢。”

“凌迟”规定要割一千刀,要到第一千刀上才气将人杀死,不然刽子手有罪,那就是所谓“千刀万剐”。以是骂人“杀千刀”是最暴虐的谩骂。

吴三桂是祖大寿的外甥。吴的父亲吴襄曾做宁远总兵,和祖大寿是关辽军中同袍,都是袁崇焕的部下。当明清之际,汉人的统兵大将十之七八是关辽一系的军队。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左良玉、曹文诏、曹变蛟、黄得功、刘泽清等都是。这些人有的投降满清,有的为明朝战死,都是极有将才之人,麾下都是悍卒健士。袁崇焕如果不死而率领这一批精兵虎将,军事局面当然完整分歧了。吴三桂如是袁崇焕的部将,最多不过是“捧首痛哭为红颜”罢了,底子没有机遇让他“冲冠一怒”、为了陈圆圆而引清兵入关。

司马迁在〈留侯世家〉中说,本来觉得张良的边幅必然魁伟奇伟,但见到他的图形,面貌却如美女普通。我们看到袁崇焕的遗像时,恐怕也会有如许的感受。图象中的袁崇焕虽不如何俊美,但洵洵儒雅,很难想像如许的一小我竟会如此刚烈侠烈。

因为北都城的百姓认定,客岁清兵围城是他用心引来的。很难说如许的谎言从何而来,是悔恨袁崇焕的大臣与寺人们漫衍出去的?还是普通大众天生的喜好听信谎言?又或许,遭到了严峻惊骇和丧失的北京百姓需求一个宣泄的工具?

[5]见《明季北略》。

袁崇焕身后,骸骨弃在地下,无人敢去收葬。他有一个姓佘的仆人,广东顺德马江人,半夜里去偷了骸骨,收葬在广渠门内的广东义园。隔一道城墙,广渠门外的一片广场之上、城壕当中,便是九个半月之前袁崇焕带领将士大喊鏖战的处所。他拚了性命击退来犯的十倍敌军,保卫了天子和北都城中百姓的性命。天子和北都城的百姓则将他割成了碎块。

袁崇焕身后,旧部祖大寿、何可纲率军驻守锦州、宁远、大凌河要塞,清军始终不能越雷池一步。崇祯四年八月,皇太极以倾国之师,在大凌河将祖大寿紧紧包抄,十月间祖大寿不支投降。副将何可纲不降,被杀。祖大寿骗皇太极说可为满清去取锦州,但一到锦州,当即就守城,而后皇太极派大将几次打击都打不下来。皇太极两次御驾亲征,攻锦州、攻宁远,都无功而退。直到崇祯十四年三月,清兵雄师再围锦州,整整围攻一年,到第二年三月,先击溃了洪承畴十四万雄师,祖大寿粮尽援绝,又再投降。祖大寿到顺治十三年才死,始终未曾为满清打过一仗,大抵是学了《三国演义》中“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旨,满清也没有封他甚么官。比之满桂、赵率教、何可纲、孙祖寿等人阵亡捐躯,祖大寿有所不如,但比之其他的降清大将却又远胜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