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混沌的时代 第六章:星星之火(3)[第2页/共5页]
范质游移着,说实在的,固然冯道已经将事理报告得够清楚了,他还是有些不甘心,一想起王俊那副放肆傲慢的嘴脸,以儒臣自居的范质便感觉一阵阵烦厌,小人当道,贤臣遁藏,这是哪门子事理。
此时范质对冯道已然是完整的心悦诚服,他一声不吭地拿起那份密奏,最后问道:“这个把高允权弄了个灰头土脸的鲁莽校尉如何办?看模样高允权自家是措置不了此人了……”
见冯道回过甚来双目炯炯看着本身,范质深吸了一口气,慎重隧道:“这但是军国大事——”
冯道顿了顿,沉声道:“我们是文官,乱世文官天然有文官该管之事,何谓黎庶生存,何谓国计民生,田土、水利、商贾,不过尔尔。我不教你揽事,并非不睬军国大事,不然还叫甚么宰相?只是文武殊途,我们有我们的军国大事,王秀峰和那些藩镇诸侯有他们的军国大事,各统其权,各司其职,各自管好本身的‘军国大事’,天下即便不能大治,生民却也可少受些磨难。文素你一门心机操心王秀峰该管的‘军国大事’,是舍本逐末端……”
范质咬了咬牙,道:“令公,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这朝廷是主上的朝廷,不是他王秀峰的朝廷……”
“皇权之争?”范质惊奇地问道。
“……文素啊……现在天下不是大唐鼎盛时候的模样了,百业残落,黎庶离散,乱世丁户十不存一。现在不是谁有理谁能走遍天下,是谁的刀子亮谁便有理。我们这些儒臣,是管不到这些的,天下也好,家国也罢,留给那些做大事的人去想罢……我们只要能兢兢业业,劝课农桑,开垦地步,修治水利,使民有所依,户有所存,百姓赋税之余能得一半饱,不至于铤而走险,便是无上功德政绩。如果再能教养一二,提拔一些出身科制的亲民之官,便是造福天下之业了……”
这一套流程走下来,王峻倒是不感觉如何,已经七十岁的冯道却委实累了个七荤八素。本来这类场合冯道固然应当列席,但告个病歇养也不是不成能,以他的资望职位,也不会有人揪住这点小事不放给他都雅。只是本年分歧往年,这是郭威即位以后的第一个元正节,不管如何不能简慢,总要造出一副朝野熙穆国泰民安的氛围来才好。虽说谁都明白不过是个政治上的秀场,但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越是里子烂得短长面子上越是要光鲜都雅,是以谁也不敢抱怨,冯道是个极有政治大局观的人,天然不会在这件事情上撂挑子。
范质顿时浑身高低如同被迎头泼了一盆雪水,一阵冷气自胸中涌出……
范质有些恼了,冯道莫非真的老胡涂了,他拖长了调子叫道:“令公——”
冯道干瘪的嘴唇上闪现出一丝笑意:“如何,文素,是不是感觉我老胡涂了?”
冯道持续用他暖和衰弱沙哑的语气渐渐“敲打”着范质。
范质坐在榻前寒着脸不说话,干脆给冯道来了个默许。
范质自嘲地一笑:“王秀峰现在的权势,和桑国侨当年可有得一比呢……”
“军国大事——?”冯道喃喃自语般反复了一遍这几个字,语气中带着一股索然酸涩之意,还略带点调侃。
都城的这个年过得就比延州热烈多了。元正日(即正月大年月朔)一大早,大周天子郭威便在大宁宫乾元殿坐朝,外朝官以弘文馆大学士中书令瀛国公冯道为首,内朝官以枢密使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邺国公王峻为首,顺次按班鱼贯入殿呈递贺表,遵循法度,在郭威庄而重之的啰啰嗦嗦说了一大篇绕口的骈文致辞以后,当殿赐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