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廷议[第2页/共3页]
刘过叹了口气,实在这些天,他已经多次想过黄河决口的启事,当时候刚好是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时候,堤坝深层的土层刚好解冻,本来就脆弱的堤坝因为刚解冻土质变得疏松,再加上河水的打击之力,以是才会产生溃堤那样的事情,但是不管如何,修堤坝的人没有考虑到这个题目,他就应当承担呼应的任务。
太皇太后看着朝堂上跪着的一大片人,这是宋朝立国以来少有的场面,踌躇了好久,最后不得不点头道:“传旨,罢回河之议。”
太皇太后皱眉道:“苏卿慎言。”
工部侍郎吴安持反对道:“你懂甚么?回河乃是为我朝千秋社稷计,为我大宋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考虑,为了社稷,为了我大宋的长治久安,就算有人做点儿捐躯又算的了甚么。”
“臣等谨遵懿旨!”此次不但是支撑北流的大臣,凡是触及到的大臣都一起躬身施礼。
“工部侍郎吴安持,担负都水使者一职时,勘察不明,冒然回河,导致黄河决口,生灵涂炭,贬为文州别驾,阶州安设。”安排的安排了,嘉奖的也嘉奖了,出了这么大的事,总要有人来承担任务的,背这口黑锅的,天然非前任都水使者吴安持莫属。
刘过转过身,直视着高高在上的太皇太后,大殿上响着他那清越而激昂的声音:“请太皇太后为河北数百万百姓不再受河患之苦,请天皇天后为我大宋后代子孙不再因为一条河而刻苦受难,请太皇太后下旨罢回河之议!”
这时又有一人出班奏道:“河北塘泺阻契丹马足,若听凭黄河道过,便成高山,无险可倚,一旦辽军南下,我大宋危矣!”
“臣遵旨。”刘过施了一礼,就此次勘察成果简朴的说了一下,刘过他们呈给太皇太后的奏章在场的众臣之前都看过了,太皇太后现在让刘太重述,不过只是走个过场,以是刘过说的也非常简朴。
“河为中国患,二千岁矣。自古竭天下之力以事河事者,莫如本朝。而徇世人成见,欲屈大河之势以从人者,莫于近世。”
太皇太后仿佛也晓得刘过只是个实际派,出运营策没题目,但是论履行贯彻才气另有所完善,稍一游移,又命令道:“令转运副使赵偁为都河副使,帮手刘过管理黄河。”
梁焘被噎的神采涨红道:“你!”
刘过对太皇太后和天子赵煦拱了拱手,感慨道:“自庆历以来,三次回河,三次皆以失利告终,劳民伤财不说,因为朝廷的弊端决定,无数老百姓流浪失所,沉尸水底,远的不说,就说此次,澶州、大名府、冀州、恩州、沧州等地数十万老百姓葬身水底,数百万老百姓流浪失所,至今还过着缺衣少食,朝不保夕的日子。”
这类专业知识,刘过是个内行,在场世人晓得也未几,太皇太后听他说如果让黄河北流的话,破钞只要东流的三分之一,并且只要一二年便可完工,不由有些意动:虽说盛唐富宋,但是宋朝朝廷也缺钱啊,能少花点儿还是少花点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