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第1页/共4页]
这是一首意境凄迷昏黄的送别词。全词以景语结情, 熔情入景。词中拔取满溪之蘋绕堤之柳、低垂之月、霏霏之烟、凄凄之风、寂寒之鸥等气象,营建出一个昏黄的境地,有效地衬着、衬托出送者凄迷的表情。作者高超的艺术技能,使得本词获得了奇特的艺术魅力,在送别词中别具一格。起首一句,写送行途中所见气象。“蘋满溪。柳绕堤。”青蘋满溪,其含义无异于芳草萋萋,亦是关别情。垂柳绕堤,则表示沿曲曲溪柳送行之远。熔情入景,寓事于景,意蕴包含很丰富,说话却极简练,只六个字。“相送行人溪水西”承上,点明送行之事,也点明全词的词旨。千里送行,终有一别,“溪水西”就是送者不得不止、行人终究别去之处。无穷凄惘,见于言外,因为水西一别,行人已经渐行渐远,则送者不得不返。歇拍即写送者返来所见气象: “回时陇月低。”陇月即山月,山月低垂,则天将拂晓。可见,送行之时是在拂晓之前。前人远行,多出发于拂晓之前乃至半夜时分。“回时”二字,写送者沿送行原路折回。方才顺此路送行,此时逆此路返回,倒是孤身一人,唯有低垂之陇月,照见形单影只罢了。“陇月低”三字,妙在风景之特性与感情之特性类似。此句陇月之低垂,与送者表情之降落,特性完整不异;低垂的陇月,正意味着降落的表情。上片描述送别情境,下片则转写别后情境。过片两句,纯为景语,写的是:拂晓以后,山川田野,烟霭霏霏覆盖,北风凄凄交集。而送者的心灵,一样覆盖在凄迷怅惘当中,这景语又正象喻着表情。这两句不但有气象符合表情之妙,并且有声情符合词情之妙。这两句共六字,字字皆阴平,构成苦楚之调,读来愈觉其凄楚。“重倚朱门听马嘶”写:送者已回到家门,但是仍不能安静,因为家门反而震惊了悲伤度量,以是送者转过身来,背靠朱门,面向远方,重新举目了望行人所去的方向,但是,只听得路上过往的马嘶声,再也不见那人的影子,声声马嘶想必紧揪着送者的心。结句“寒鸥相对飞”将凄迷的词情推到极致:此时,六合间唯有那霏霏晓烟中飞来飞去的寒鸥,与孤傲的送者相对。人鸥相对,只是一片寂静罢了;这寂静当中,包含着无穷的哀思。此句还含蓄地点出送者为女性,行报酬男性。温庭筠《河传》词云:“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可与此词参看。抒怀仆人公送行归家,闻路上马嘶声,犹倚门倾耳而听。一个“听”字,写出其心动神驰之状,而一个“重”字,则其念兹在兹之情亦可想。骑马去者必为情郎,则“倚朱门”者自是怨女。对此作者偏不于明处交代,只从“听马嘶”一幕盘曲透出。此词的一个明显特性是词调声情与词情妙合无间。全词用平声,其音低抑,如诉如泣,并且句句压韵,韵脚既极密,声情便紧促。特别是过片二句,全用阴平声,尤见低抑。低抑的韵脚、字声与急密的韵位构成一部声情悱恻的凄调,与词情表里分歧,相得益彰。
此为艳遇词。全词布局井然,层次清楚,先景后情:上片写贵家池馆春晓之景,下片写郊游艳遇相慕之情。夏敬观评此词云:“长调中纯用小令作法”,别具一种风味。起首一句,点出仆人公的居处地点。“时闻有”,承上句,乃因为高墙环绕、院宇通俗的原因,而接下句则为人在春眼当中的原因。这时而一闻的莺啼把人唤醒了。“绣被掩余寒”,可见被未折叠,而“画阁明新晓”,天已大亮了。“朱槛连空旷”句承“画阁”而写居处环境,与“缭墙重院”呼应,虽都丽但是寥寂,其境过清。“飞絮知多少”暗点时令为暮春。如许,春晓、恬睡、闻鸟,与“飞絮知多少”之景相连,就构成一个现成思路,直接表示出稠密的惜春情感。“径莎平”句以下续写暮春气象,路上长满野草,池面渐广,风平浪静时,时有花影倒映。“日长风静”与“闲”字表示出落寞萧索的氛围。这几句表示出词中人在小园芳径之上盘桓不定,百无聊赖的奇特情感。过片承上启下。“尘香拂马”,要去城南的玉仙现,一起上愁红惨绿,偏又不期但是然地,“逢谢女, 城南道” 。两人早已相互慕名的,而百闻不如一见,因而“一见慕悦”。她明艳绝伦,娟秀出于天然,“秀艳过施粉”,虽只微微一笑,便有无穷娇媚而其衣色素净夺目,日暖衣薄,更显现出其身材之窈窕,就连她随身佩带之玉饰,砥砺成双蝉样,也格外小巧敬爱。这里以工笔重彩,画出一个天生美人,从中透暴露一见倾慕的愉悦。但是紧接六字“欢难偶,春过了”,是说有无穷后时之悔。从“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二句看,二人可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用笔窜改,有相得益彰之妙。作者并没有花太多笔墨来写二人相遇如何的扳谈或品乐,却通过相顾无言的描述将相互的倾倒爱悦和相见恨晚的难过情感透露得淋漓尽致。“春过了”三字兼挽上片,惜春之情与相见恨晚之悔打成一片,景象莫辩。关于此词的本领,《绿宿新话》卷上有一段引语,与此词词意大抵符合:“张子野往玉仙观,中路逢谢媚卿,初未了解,但两相闻名。子野才韵既高,谢亦秀色出世,一见慕悦,目色相接。张领其意,缓辔久之而去。因作《谢池春慢》以叙一时之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