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 张先

张先[第1页/共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是一首以感春怀报酬内容的闺怨词。它在运思、谋篇方面自出机杼,别具一格,推陈出新。全词以色彩贯穿全篇,并用以奇妙运思、穿针引线。词之上片着眼于色彩的绿与绿之不异,使空间隔断的近处芳草与远方行人相保持,使时间隔断的本日所见与夕日所见相相同,从而使楼远景与心中情融会为一,合为词境。下片着眼于色彩的新旧差别,使回想中的当年之袍与想像中的本日之袍相对比,使身上衣与境中人相类比,使容颜之老与花草之新构成反比。起首“忆郎还上层楼曲”一句通过闺中少妇登楼望远的视野,把她的一颗愁心送到远方游子的身边。登楼望远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多从空间落想,怅望行人此去之远。第二句“楼前芳草年年绿”,则从时候落想,因见芳草“年年绿”而怅念行人远行之久。这句词取意于淮南小山《招隐士》赋“天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及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来岁绿,天孙归不归”,暗含既怨游子不归又盼游子早归的庞粗心味。上片末两句,奇妙地以第二句句末的一个“绿”字为桥梁,从“芳草年年绿”到“绿似去时袍”,由望景过渡到怀人,感今过渡到思昔。抒怀女仆人公从芳草之绿生发遐想,勾起回想,想起郎君去时所着衣袍的色彩,并进而追思其人临去依依、回顾相望时,衣袖随风飞舞的景象。这一细节深深印在她的影象当中,不时都会重现在面前,现在,因瞥见芳草绿、想到“去时袍”,当初的一幕幕又清楚似在面前了。从这两句词,便能够想见词中人当年别郎时的沉沦,也能够想见其本日“忆郎”时的难过。牛希济《生查子》词中的:“记得绿罗裙,到处怜芳草。”可与这两句词参读,分歧的是:张先词就居者立言;牛词则拟居者口气以叮嘱行者。过片两句,紧承上片的3、四两句。词笔不离衣袍,而又翻出新意。一样是写那件绿色的衣袍,但上两句是回想去时的袍色,这两句是设想别后的袍色。前者把一片相思在时候上拉回到畴昔,后者则把万缕柔情在空间上载送到远方。同时,这两句又与上片第二句中的“年年”两字遥相照应,也是从时候落想,表示分袂之悠长。正因分袂已久,才会产生衣袍已旧、怕那去时刺眼的绿色已经暗淡无光的猜测。又从袍之旧、色之褪,触发芳华难驻、红颜易改之感。因而,天然引出上面“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两句,把词意再推动一步。词中人之所可惜、惊骇的是一个意义更深广、带有永久性的人生悲剧,而不但仅是一次分袂的痛苦。拜别当然折磨人,但行人终有返来之日,今后相逢之乐还能够赔偿本日相思之苦;至于人生短促、光阴无情,而居者与行者都会在分离中老去,这倒是无可挽回、无可赔偿的,正所谓“最是人间留不住,红颜辞镜花辞树” 。这两句词,则对比面前“芳草年年绿”之景,怨叹人之不如花草。花落了,来岁还会开;草枯了,来岁还会绿;而人的芳华却一去不复返了。镜中的春容只会年年减色,不会岁岁更新。刘希夷诗“年年事岁花类似,岁岁年年人分歧”说的也是如许的意义。此词在谋篇方面句句相承、环环相扣。上片因 “忆郎”而“上层楼”,因“上层楼”而见“楼前芳草”,因芳草之“绿”而回想郎袍之“绿”,再因去时之“袍”而想到风飘之“袖”。首句与次句的两个“楼”字,紧相扣合;次句与第三句的两个“绿”字,高低钩连;第四句的“袖”字固与第三句的 “袍”字呼应,句中的“转头”两字也暗与第三句的 “去时”两字相承,针线绵密,过渡无痕。下片虽另起新意,却与上片藕断丝连。因3、四两句回想起去时之袍,过片两句就进一步设想本日之袍;在过片两句的上、下句间,则是因衣袍之“旧”而致慨于“色彩非悠长”。接下来的两句,更因袍色之不悠长而想到“镜中春”也不悠长,再回溯上片“芳草年年绿”句, 而有感于不如花草之年年常新。通篇头绪井然,层次清楚。“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绣被掩余寒,画阁明新晓。朱槛连空旷,飞絮知多少?径莎平,池水渺。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欢难偶,春过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