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第1页/共4页]
梅尧臣任建德县令的五年间,为人诚厚,狷介矜持,颇能体察官方痛苦,尽本身的力量做了很多惠政于民的事情。他常常深切乡间百姓家微服私访,与农夫、与烧瓦匠、与贫妇扳谈,体味官方痛苦,还亲身赶赴山林大火现场,大水众多的溪流停止实地察看;他肃除弊政,事必躬亲,当时建德为山区小县,县署外有圆陈旧的篱笆,长年需求修护,是以成了向公众讹诈的借口,梅尧臣来后判定以土墙代替,并在院内植了一丛竹子。元吴师道在《梅公亭记》中赞美他“以仁厚、乐易、温恭、谨质称其人”。对于如许一名大文学家、大墨客、大名流,且在建德为官时又为民爱民,用诗歌这一情势表达官方百姓的愤懑,群众天然崇拜他、酷爱他。以是梅公的德政、仁政在时隔九百多年后的明天仍在东至群众中传诵。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向为人奖饰。看似写景,其实在激烈的对比中表示了作者冲动彭湃、难以决定的冲突心境。野鸭子在水中游累了,正在岸边打着盹,落拓安闲;岸边有一株年纪很老的树,夏季光秃秃的,朽迈、丑恶,这时为春气所动,竟绽放朵朵鲜花,显现出勃勃朝气。很情愿过一种闲适文雅,自在安闲的糊口,像鸭子那样;可那株老树更像本身。
不料朝廷竟要他以太常博士的身份去监守永济仓,这个任命大出他的料想,不免令他悲观沮丧,带着“老之将至”的感受和疾病缠身的状况,却又无可何如,“强欲活老婆,勉焉事徂征”(《依韵和悲观禅师赠别》),只好强压心中的怨气与不满,走顿时任。
因而成果可想而知,“情虽不厌住不得,傍晚返来车马疲”。应当说“车马”是虚写,“疲”才是实写。这两句点出了情与理之间的冲突,把内心的抵触外化了。为甚么用“不厌”而不消“爱好”或“不舍”?李白在宣城作过一首《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要敬亭山。”这两首诗有很多类似之处,但是味道两样,不同全在两人观景时表情分歧。李白面对敬亭山,会产生一种六合之间,唯我独存的幻觉,而梅尧臣是绝对不会有的。
东至是个老茶区,早在唐朝官港的茶叶就暴躁商邦,白居易笔下的“贩子厚利轻分袂,前月浮梁买茶去”,指的就是当时附属于浮梁地区的官港。 梅公对东至的茶叶推许备至,不但著有《南有佳著赋》,且又作诗曰:“山茗烹仍绿,池莲摘更繁”,把茶叶与池莲并为建德之美。以是,北宋今后建德的茶叶就已负盛名,到了元朝就成了十大名茶之一。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似筛。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墨客。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皇佑三年(1051年)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暮年诗作受西体影响,后诗风窜改,提出与西派针锋相对的主张。夸大《诗经》、《离骚》的传统,摒弃浮艳浮泛的诗风。在艺术上,重视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性,倡导“平平”的艺术境地,要求诗写景形象,意于言外。他的《田家四时》、《田家语》、《汝坟贫女》、《襄城对雪》、《鲁山山行》、《晚泊观鸡斗》、《东溪》、《梦后寄欧阳永叔》等诗都表现了这类造语平平而意在言外的作诗主张。在北宋诗文改革活动中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苏梅”。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著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