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页/共4页]
三原县知县字天朝,与吴尉文虽非八拜之交,但亦算无话不说、推心置腹的朋友,是以并不推让,执笔在手,深思中回视了世人一眼笑道:“尉文兄实乃难为下官了……”
“这就叫有钱用在向上,有粉搽在脸上。古话说得好:风景一时,歌颂百年。大清王朝,能出几个吴尉文如许的大财主嘛!”
“泾、三两县周吴两家门当户对的大财东,嫁女人娶媳妇不费钱,积成山聚成囤的金银用来做啥?”
泾阳县知县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说:“承蒙尉文兄看得起小弟。小弟鄙人,勉为其难吧。”说话直接过家人递过的羊毫,走下台阶,略一深思,举臂悬空,在门框上的红纸上龙飞凤舞写下:
阳春的太阳吊挂在头顶,照得大地暖洋洋的。坐北向南的安吴堡城门外,铺撒了黄沙的干净路面上,充满了清楚混乱的足迹,堡内的乡民们不约而同拥出城门洞,站在路的两边,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向传来鼓乐声的方向了望着,迎亲步队垂垂走近。高大的城堡上,数十面龙凤旗顶风飘展,不时收回猎猎响声。钉满了圆头铁钉的两扇高大厚重的堡门上,摆布两边各贴着一个五尺大小的红双喜字,两盏扑灭蜡烛的四尺大红灯笼,把城门洞口照得红光闪动。几个玩皮的孩子站在灯笼下,抬头指画着喊叫着:“灯笼灯笼再亮亮,给我娶个好婆娘;灯笼灯笼你笑笑,我和媳妇亲嘴了。”
“三原孟店村周海潮的令媛,嫁给咱泾阳安吴堡吴尉文老爷的公子吴聘为妻,才是真正的门当户对哩。”
吴府大少爷吴聘迎亲喜信,半个月前便传遍了渭河南北两岸,泾阳、三原、高陵、耀州、乾州、咸阳、西安、旬邑、淳化,东至潼关、西珍宝鸡,凡与吴府有着干系的各地官宦名儒、士农工商,无一不缺地都接到了吴府请柬。阳春三月三日,通向安吴堡的各条门路上,便呈现了前去安吴堡道贺的车辆、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