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综]权奸复国的可行性报告 > 第88章 混战(四)

第88章 混战(四)[第3页/共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慕容复却没有乔峰这般悲观,只见他低头愣愣地望动手上的酒坛,好久方苦涩隧道:“自从吕微仲为左相,我就晓得这一关难过。只是没想到……”

苏轼并非醉心权谋之人,听慕容复这么说也只是黯然一笑,感喟着道:“为师多年未曾回眉州故乡,现在也该归去了……”

这“安闲萧洒”这个字终是打动了苏轼,只见他眉间微涌阖目长叹:“我觉得,微仲知我……微仲知我……”

这动静传到苏轼的耳中,他不由幽幽一叹,另起一本奏章,要求太皇太后将他外放。

元祐五年仲春中,吕公著在见过太皇太后的第三日与世长辞。如此股肱之臣放手西去,太皇太后肉痛不已,竟忍不住在朝堂被骗着朝廷诸公的面泣道:“邦国不幸,司马相公既亡,吕司空复逝。”

乔峰了然地拍拍他的肩头,没有说话。

“这是为何?”慕容复说罢,秦观竟第一个跳了出来。“赵挺之空口口语无凭无据,我们就这么认输了么?公道安在?”

哪知才走出两步,便有一颗小石子从天而降,“啪”地一声落在他的脚边。慕容复下认识地举头望去,却见数月不见的乔峰正蹲在他头顶上方的一处屋檐上。见到慕容复昂首看他,乔峰笑着向他摇了摇手中的酒坛。

而后,苏轼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连上了六份奏章,要求去官。太皇太后目睹苏轼去意已决,而他又应允留在都城长住,终是承诺了下来。《汴京时报》在第一时候报导了这个动静,并以整整两个版面回顾了苏轼的为官生涯。嘉佑二年的进士,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仁宗天子金口玉言宰执之才。为官以来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汝州等地任职,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向化百姓、政绩极佳。出任右相后,与其弟苏辙合作管理黄河、鼎新管帐轨制;在新党与旧党之间获得均衡,力保被百姓视为善法的“免役法”、“保甲法”、“方田法”,并鼎新履行有瑕疵的“市易法”,为朝廷增加税赋支出。如许一名有才调怜百姓的好官拜别,汴京百姓不由大为伤痛,直骂朝廷不识人才。

慕容复亦知要压服他们这些古君子,仅凭这点刺激是痴心妄图,是以只笑道:“那么我也坦白奉告师兄,能永久不错的,永久都只是在野党!”说完这句,慕容复再不看四学士一眼,兀自大动手走了出去。

乔峰见状不由把眉一挑,跟着躺了下去。乔峰晓得慕容复是累了,崇政殿平话的这一个任期远比西平县令更让他殚精竭虑。

“大哥放心,”哪知慕容复闻言竟是一声嗤笑,缓缓道。“我不会输!不管吕司空在太皇太前面前说了甚么……我也必然不会输!”

“帐本他们是做好了,”乔峰答道,“以是我这不是来请你了么?”

太皇太后这般哀思苏轼只能放下才写了半截的自辩奏章,先上另一份奏章安抚太皇太后。当然,奏章上也免不得写几首新词安抚粉丝。但是,苏轼闲着却不代表朔党也会闲着。吕公著才死了没几日,朔党中人王岩叟、傅尧俞再上奏章弹劾苏轼,并哀告太皇太后不要再被苏轼所欺,应将弹劾苏轼的奏章移交门下省措置。门下省掌出纳帝命、相礼节,是谏官群聚的处所。这个时候能在门下省主持局面的左谏议大夫恰是起初上疏弹劾苏轼的梁焘。能够说,太皇太后倘若纳谏将此事移交门下省,第二次的乌台诗案就要开端了。这一回,听了吕公著遗言的太皇太后态度也不如以往那般果断,而是请来了左相吕大防商讨对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