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姗姗来迟的接风宴[第2页/共4页]
由苏轼所主持的太学学士院测验业已结束,正如史乘记录,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三人脱颖而出,获得了苏轼的大力推许。只因苏轼是这三人的座师,遵循宦海潜法则,他们便是天然的苏党,亦是慕容复的天然盟友。
“诸葛兄何出此言?”慕容复讶然道,“本日列席的俱是君子君子,岂是一点蝇头小利所能拉拢的?”
饮宴的后半截,文彦博、范纯仁、苏轼等前后起家侃侃而谈本身的诗文心得与治国理念,慕容复则端着酒杯四周流窜,交友志同道合的小火伴。黄庭坚已年过不惑,对《汴京时报》大加赞美,以为是朝廷广开言路尊敬民意的意味。慕容复闻之心喜,当即表示将举荐《汴京时报》的主编给他熟谙。张耒醉心治学,慕容复几番与他搭话,他都充耳不闻,目光只追跟着苏轼的身影。慕容复自知不敌苏轼之魅力,只得悻悻而去。比拟之下,出身官宦之家的晁补之明显更晓得如何与人寒暄,他脾气温厚与慕容复相谈甚欢,只是提起在都城的起居用度明显有些捉襟见肘,模糊有乞补外官的动机。
“独弟子意,本来如此。”晁补之恍然点头。
诸葛正我冷哼两声,沉声道:“君子和而分歧群而不党,党争,便是乱政的开端。慕容兄,我一向觉得你明白这个事理!”
慕容复拱手一笑,轻声道:“小弟僭越,独家供稿便是师兄的文章诗词若投了我家书肆,便不成再卖去别家,收别人的润笔了。”
“你……”诸葛正我立时一噎,隔了一会方恨恨道。“那章惇给你的官员名册呢?”
“读圣贤书忠天子事,保家卫国守土安民更须务实。若为一方父母,这头一年便当靖安处所廓清吏治,使男有分女有归、老有养少有学;第二年便该养农、促工、励经济、重学问;到第三年若能使税赋增加、百姓充足、民风浑厚,方能算得上是一个称职的官。”
“两个字,务实。”慕容复正色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谓务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亦是务实。正所谓学无尽头,学问之道不积跬步无乃至千里,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非务实不成做学问。”
秦观一听慕容复此言,已是微微一笑。倒是晁补之与慕容复初初了解,不知他的手腕,当下当真问道:“不知有何事需求为兄效力?”
慕容复也不跟他客气,连续吃了两盘烤肉方笑道:“还是乔兄够体贴!”本日列席宴会的客人不下五十人,慕容复身为仆人免不了每小我都亲身号召一番。若非内功深厚,怕是早喝倒了。
慕容复虽说又有份气病史学界大牛司马光,但所谓一复生二回熟,这一次他却并无多大的心机压力。在给苏轼筹办了几盒上好的长白山老山参安排了马车送他去探病以后,他便心无旁骛地过问起了给苏门四学士办宴席的事来。
欢愉的光阴老是长久的。不等慕容复将场上有代价的客人全数串连,已是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李之仪与秦观的诗词参议方入巷,大伙兴趣正浓,慕容复天然不能拂了大师的雅兴,命人在树梢上挂起琉璃灯,不一会又有汴京名妓与“锦乐坊”的歌姬轮番歌舞扫兴。
“外相为何?”范纯仁在朝堂上见地过慕容复的口舌之利,当即笑着打断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