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复国108式[第3页/共4页]
慕容复见到两个丫头内心正欢畅,见她们俄然哭出声来,顿时如同丈二金刚摸不着脑筋,只将犹疑的目光投向了公冶乾道:“公冶二哥如何来了?”
公冶乾将话说地这般透辟,慕容复一时竟无言以对,只长长地叹了口气。
氛围再度呆滞,外出寻铺面返来的邓百川却在此时大步闯了出去,直接伸手拦下公冶乾道:“二弟,你太猖獗了!”
慕容复满脸浅笑地望着在他面前低着头的公冶乾,眼神却逐步冷了下来,暗自心道:战阵之上刀剑无眼,你若能死在那边,那便再好不过了。
慕容复料准了风波恶必有这一句,当下幽幽回道:“出头的椽子先烂。”顿了顿,他更直白地弥补。“现在慕容家只要我一人,我若轻抛此身,慕容氏也就绝后了。”慕容复此言一出,全部房间内立时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慕容复天然希冀面前的三人能在听了这番话后就此放弃复国的胡想,可他也明白,如此希冀本来就是个胡想。因此,不等邓百川等作声,他便又道:“现在赵宋虽未失尽民气却也是每况日下,复官春秋正长,还是且行且看罢。”
慕容复却知种谔老于战事,此时急于出兵绝非为了抢功,想必是担忧寺人文臣胡乱批示到处掣肘,粉碎了这大好局面。想到这,慕容复便出言劝道:“教员,种经略乃是将门以后熟知西夏战局,更是西边‘三种’之一,他要出兵天然有他的事理。”目睹苏轼的神情游移不定,他又轻声补上一句。“将士们由种经略批示作战,赢面总大过王中正。”
公冶乾浓眉一竖,厉声道:“公子爷,虽说时势造豪杰,可我们总不能坐等时势,总要想体例做些事才好啊!”
时价元丰四年玄月,慕容复将王语嫣拜托给苏轼一家照顾,又留下阿朱阿碧风波恶三人照顾苏轼一家,他本身则告别苏轼携邓百川公冶乾二人轻骑快马向陕西奔去。
慕容复才说了三个字,苏迈已大步赶了上来,笑道:“师弟既有家眷到访,便先去梳洗罢,这里有我与父亲足矣!”说罢,也不管他是否乐意,扶着他的手臂将他半推半送地赶出了地头。在苏迈心中,这个主动奉上门的师弟当真是“墨客无用”的典范,浑身的本领全在一张嘴上,让他亲身脱手干活无疑是自寻死路。
公冶乾只觉背上微微沁汗,好久才道:“公子爷,慕容家的复国大业……”
八月,恰是秋收的季候。唐时墨客李绅诗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所描画的恰是此时的气象。苏轼家中温饱端赖那块已入慕容复名下的荒地,是以天不亮便领着百口长幼一同上阵收割。慕容复身为苏轼的弟子,师父下地收割,当弟子的天然没有袖手旁观的事理。但是他虽孝心可嘉,可干起活来实在叫人感喟,没多久就被苏迈架到了一旁安息。公冶乾带着两个丫头赶到时,慕容复刚被赶出来,正站在田间抬头注水。
阿朱与阿碧虽与慕容复亲厚,可也极懂端方,见公冶乾与慕容复说话便知他们这是有闲事筹议,向两人福了福,一同退了下去。
“教员还……”
公冶乾张口结舌,便是旁听的邓百川与风波恶也是心上一冷。邓百川急道:“公子爷,莫非就没法可想了?人生百年,转眼即过啊!”
公冶乾这般出言不逊,慕容复也站了起来,冷峻而果断的目光好似两柄利刃直直地迎向公冶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