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京师异动[第3页/共4页]
苏辙话音未落,胡宗愈、上官钧等蜀党成员便齐声拥戴。但是范纯仁并非蜀党,他年纪老迈早有乞骸骨之意,朝中大事也多数由苏辙担待,之以是占着位置原是为了等苏轼回朝。现在赵煦亲政要重用新党,苏轼升任左相之事必然再无希冀。莫非真要为了一个早已弃之亦不成惜的左相之位与官家翻脸,落个恋栈权位的身后名么?想到这,范纯仁只是沉吟不语。
听罢秦观在宫内的遭受,范纯仁与苏辙皆是面色乌青。半晌,范纯仁方长叹一声:“不料官家这般刚强刚烈,老夫……老夫这就归去写奏章,明日上朝,上疏乞骸骨!”现在范纯仁仍任着左相,劳心劳力从无过犯。赵煦竟连号召一声也欠奉,便要召回章惇顶替他的位置。赵煦这般薄情寡恩,实令范纯仁心灰意冷。
待世人笑过一阵,苏辙便森然道:“前路艰险,在坐各位谁若想如范相普通不涉党争、保满身后名的,现在也能够走了!”
这一回,苏辙的面色终究和缓了一些。“此举虽说保全了法度,可这功绩却该如何议?”
目睹事情另有转机,大伙心中悬着的大石终究落地。世人相互一望,这才精疲力竭地齐声感喟。奉养如许一名刚强己见偏又并不贤明的官家,委实是门苦差事啊!此时现在,他们竟不约而同地暗道:但愿天佑皇宋,明石早日立下大功,回朝主持大局!
一个大男人的哭声,即使这个男人是个名传千古的大才子,那也好听不到哪去。房内世人不堪其扰,不由同时对他瞋目而视。秦观见犯了公愤,这才委委曲屈地收了声趴在软榻上不说话了。
秦观闻言连连点头,忙道:“我忠告劝谏而受杖责,便如比干、魏徵普通,牢记牢记!”
赵煦一见奏章上“便宜行事”的四个字更是怒不成遏。太皇太后生前给了慕容复“便宜行事”之权,他便拿着鸡毛适时箭,要攻陷兴庆府要拿下李乾顺。如此无能,赵煦岂能让他接着“便宜行事”?赵煦有此心机,这第二份奏章天然也就步第一份奏章的后尘,“事关严峻”,留中不发了。
哪知他话音未落,苏辙便冷冷地睨了他一眼道:“实施新法,亦是先帝遗志。”
秦观才受了戋戋二十杖便想自比比干与魏徵,如此脸皮厚度,房内世人实在无言以对。但是有他这么一说,本来沉凝的氛围却又和缓了很多。
但是,赵煦却并不欢畅。旧党这么无能,还要新党做甚么?赵煦不肯遂了慕容复的心愿,为他初创更大的功业而助力。接到这封奏章他便勃然大怒,一口咬定西军不为太皇太后守丧私行出兵实乃不忠不孝,不但不肯拨付粮草,更要命令将章楶、慕容复、种谔、折可适等人拘来汴京问罪。
开封府尹吕陶见范纯仁态度犹疑,忙又补上两句。“官家另选左相不经政事堂商讨便令务观暗里拟旨,这本就分歧端方,更坏了元祐六年吏治改革的法度规条。百年基业毁于一旦,范相岂能坐视?”
“明石,我可算是对得起你了……呜呜呜……”都城内,那位慕容复发誓死也不会健忘他大恩大德的秦观却带着满脊背的血红杖印趴在软榻上哭地撕心裂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