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第1页/共3页]
待二人踏入王府的大门,和珅就被满眼的白绢白绫唬了一跳。王府正厅竟然设了个灵堂,一应主子都穿戴丧服。
弘历惊奇地抬眼,却见永璂搀着老佛爷,那专注的模样让贰心活泼容。
老佛爷端起桌案上的茶水饮了一口,脸上的笑容垂垂收敛了:“哀家年纪大了,没甚么别的念想,只是这后宫是天子的憩息之所,须得和敦睦睦才好。皇后是个好孩子,你也别太厚此薄彼了。”
寿康宫内,老佛爷正笑得畅怀,瞧见弘历进门,赶紧把人号召到跟前。
弘历怔愣了半晌,忙点头应道:“永璂能奉养在皇额娘身侧,是他的福分,儿臣也正有此意。”
和珅见弘历抬眼看过来,忙稳了稳心神,接着道:“此句出自《唐纪》,司马光觉得,立嫡宗子为太子,是古来的正道,但是唐高祖李渊能够占有天下,其子李世民的功绩最大。太子李建整资质庸劣,却位在李世民之上,兄弟二人互生嫌隙,势同水火。借使李渊能有周文王的明智,李建成能有泰伯的气度,李世民能有子臧的臣节,则事情不生。”
和珅擦了擦额际的盗汗,从弘历的话语中,他模糊嗅到了一段皇家辛秘,不由地攥紧了手中的书。
太后显得表情极佳,连道了几声:“好,好......起来吧。”边说边拍了拍永璂的手。
弘历心头升起一股子知名火:“人还没死,你们就把灵堂都安插好了,是都盼着你们的主子放手归西?”
和珅见弘历气得浑身颤栗,冷喝一声:“大胆主子,休要胡说。”
弘历冷硬的神采呈现了一条裂缝,硬生生地挤出一丝笑容,骂道:“胡言乱语。”固然是一句责备的话,可吴书来却感觉,弘历开口时,才褪去了冷僻的气质。
见弘历切磋的目光投向本身,永璂赶快膜拜道:“儿臣给皇阿玛存候。”
弘历脚下踏实,如同行尸走肉般朝暖阁走去。和珅想去搀他,却被他一把推开了。
吴书来几次上前,想替和珅搀着弘历。可走在前头的两小我,一个走着,一个搀扶,无端让人想起共生的藤蔓。
“是永璂说,今岁清漪园的秋菊开得特别标致。哀家深思着,若配上那湖光山色,便再好不过了。”
和珅看着御座上的帝王,超脱的面庞上暴露了疲色。他俄然认识到:弘历贵为天子,说到底也不过是一幅血肉之躯,他也会怠倦,也会逞强,也会烦恼。鬼使神差地,和珅伸脱手,想揉开弘历眉间的皱褶,却被一声通禀惊扰了行动。
吴书来回过身,游移道:“和亲王他.....咯血了......”
弘历瞟了永璂一眼,见他兀自垂着头,淡笑道:“皇额娘说的是,秋菊盛放,算算日子恰好赶上皇额娘的寿辰。依儿臣看,就在千秋节将王公大臣聚到清漪园。大师一同赏菊,为皇额娘贺寿如何?”
小小的暖阁中挤满了人,五个太医一个不落全都到齐了,另有替弘昼擦身的下人,坐在塌旁不住哭泣的福晋。一阵呛人的药味袭来,弘历却全无所觉。
和珅闻言一颤,手中的书滑落在地,生硬地转过甚,就见弘历的眼神聚焦于虚空处的一点,茫然地反复道:“咯血......”
“儿臣给皇额娘存候。”弘历向老佛爷行了礼。
“起来吧。”弘历在一旁坐下,含笑问道:“皇额娘赶上甚么欢畅的事儿了,也让儿臣一道乐呵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