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赠笛之人[第1页/共3页]
“七兄你就在这里给我吹竖笛听吧。”停下脚步,望着面前开阔的水面,只觉心中无穷镇静,祝英台回身眯着一双晶亮的眼,对着行动闲适的祝熙之招招手,仓猝喊道。
白叟沉默,无言以对。
祝熙之有些莫明的看着本技艺中的竖笛,到底是如何一回事?此笛翠绿非常,纹理疏浚,如新竹方才砍下所制,仿佛另有一丝竹味飘散开来。
“上虞祝熙之,敢问小郎君何人?”你既问了我,那么我天然不能亏损,得问问你才是,如此少年英豪人物,必然当世一绝。
草长莺飞之时,最是踏青的好时节。玉水湖畔青白儒袍飘袂,小小的青色身影有些跳脱的在前边疾步小跑着,不时停下来等等那已经掉队了好久悠然少年。
白叟观马文才面上厉色,心下惊慌,此儿形状,如果无人指导,怕入魔障,毁其平生。
“文才,你且看开些。世家大族,哪个男人不是如此,三妻四妾亦是平常,虽你父确切过分,你也不该心抱恨怼。”
面对老者,马文才倒是收敛了尽情的浮滑模样,随便跪坐下来,洒然一笑:“青竹笛虽好,放我这不通乐律之人的跟前也是暴殄天物,方才那位祝郎君与这青竹笛才实为良配。”
回顾远远瞧去,只见一乌篷船遥遥靠近,待船泊岸,祝熙之便看清了船上之人。中年士人头带纶巾,身着靛蓝绢外衫,端倪整平,自是萧洒超脱。
轻牵祝英台的小手,点了点她的鼻子,有些忧?的说着。母亲端方甚严,苦煞后代也。
祝熙之打量了少年一眼,不复方才的傲然神采,刚毅的面庞上多出了些笑容,磨平了棱角,使得整小我都显得温和。
待一曲结束,抬首便见祝英台已红了眼眶,似有不尽哀思。祝熙之一愣,立即想到了本身方才吹的曲子,只因一时有感于英台今后的悲惨运气便不由自主的吹奏了这么一曲,难怪人说女子的豪情最是细致,即便现在这个未识情为何物的小丫头也能体味此中几分苦楚。
祝熙之笑笑,不再多想,东晋这些风骚人做事不成理喻的太多,如果每件事都要想个清楚明白,怕是穷其平生都不得其意。倒是英台的话让他有些哑然,难怪这丫头厥后会喜好上梁山伯,那家伙可不是符合此标准吗?临时放下,此时想这一遭还为时过早,待到那马梁二人呈现再议。
马文才见叔祖亦是无法至极,不由嘲笑,母亲如果好好的也就罢了,如果真有个三长两短,他就是拼着为人子不孝的名头也得让母亲瞑目。
复又轻视嗤笑开来,笑声中尽是嘲意:“王谢后辈又如何?年青一辈风骚人物倒是有,然酒囊饭袋却也更多。本日那郎君即便萍水相逢,却也是我一眼相中,此种容止兼美者,平辈当中平生仅见。再者,叔祖,你可知他是谁家后辈?”
“好。”点点头,祝英台深觉得然,有那样一个严苛的母亲,真是大不幸。
哪知那少年暴露一丝滑头的笑容,从船上翻身而下,行动文雅有力如豹子,萧洒天然似行云流水,可见是个练家子。几步便行至了祝熙之面前,从腰间抽出一支翠绿竖笛便塞进了祝熙之的手中,而后半晌都未曾逗留的回到船上,朗声道:“此笛赠你,再见之时请以一曲觉得报,牢记牢记!”只闻其声便能发觉出少年神采飞扬之色,与开端给人的感受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