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2页/共3页]
“你方才在找甚么?”林徹转头看了眼柜子,“王实甫的散曲有两句成心机,‘怕傍晚忽地又傍晚,不销魂怎地不销魂’,其父其子皆显赫宦海,他弃官入北里,也有些意义。”说罢便把那《西厢记》取下来,“你想看就看呗。”
“你们都晓得,就欺负我一小我。”黛玉撒娇地摇了摇宋氏的手,“到底是甚么呀?”
“我也不知从何时起,这些成了□□,原我只感觉词句警人,文藻不俗的,偏又有很多‘端庄人’,感觉这些书毁人误事。只他们若本身没看过,又从何得知这些书是如何毁人,如何误事的?如果本身看过了,偏还要摆出一副说教面孔,就有些好笑了。”林徹将书摆到案上,“有人说是怕女孩儿看了学坏。要我说,小女人脾气如何样,看父母家教,如何看一两本书呢。以是宋有易安居士,到我们这会儿,传闻哪家女人很有文采,就成了‘不守端方、心机不轨’了。”
谁知偌大坤宁宫里竟温馨得骇人,正堂里不见帝后,唯几个宫女寺人垂着脸直颤抖,大寺人王喜守在暖阁外头,一见了他,如蒙大赦,吃紧地迎了上来:“哎哟,王爷您可来了,圣上同皇后娘娘有了些争论,您是见还是不见呢?如果您还要出来,主子给您通传。”
刘遇苦笑了一声:“儿臣来的还真不是时候。”是想假装若无其事都没法装了,恰好皇后虽性子别扭,但她毕竟是从天子势微时便嫁进忠平王府的,这么些年来也是同甘共苦一起过来了,天子重豪情,便是现在有了争论,今后中宫的面子还是一分都不会少给的,便摸索着问:“儿臣想跟父皇、母后说说话呢,要不请贤德妃娘娘先归去吧?”
他本日跟着沈劼学吏法,放学比常日晚了很多,照理天子该在御书房等着他了,但戴权却说陛下还在后宫里。
“找到了吗?就在那柜子里。”他手长,随便一伸便取下那几本琴谱来,“我们是没法像永宁王似的脱手豪阔,一送就是唐琴第一了。不过我感觉他忒没意义,mm更配宋琴。虽说只能送几本琴谱,但最后谁更合情意,还两说呢。”
“他那弊端还没改?”宋氏嗔睨了林徥一眼,“你也别装狷介,你如果没看过,如何晓得那些是甚么。”
“父皇一贯是个重名之人,最怕别人说因色误国,这个时候还在后宫,只能在皇后那边了,算算日子,也该去给皇后娘娘存候了,有父皇在也可免得些难堪。”这么一想,他便折过身,往坤宁宫去了。
“可不是,老贤人日理万机,遗漏了这些琐事也是有的,允了只等荣国府的探亲别墅盖好了,元妃娘娘便可归去,这不就比吴贵妃还快了么。吴贵妃到皇后娘娘这儿哭,皇后娘娘怪元妃不懂事,不守端方,这不就......”
要说黛玉的心机,到底还是林徹晓得的多些。刘遇原想着好人做到底,既然送了琴,琴谱也不能落下,探听了几本,却说林学士已经拿去了,晚了一步,不觉笑道:“我素知明珠姬定是个风趣人,现在看二表哥待她的态度,想来的确是个可贵的。”这么一说,又不免想到那日黛玉说的“到了那一日,当浮一明白”,竟感觉肩上有些重量似的,但是又格外轻松——仿佛有人在伴他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