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1页/共3页]
“可知是那里的人家?”宝钗再世为人,天然不必似养在深闺的女子那般矜持。此事关乎她的毕生大事,少不得也要问个明白。
黛玉却也笑道:“哪有做仆人的赶客人走的?”心中却非常感激宝钗待她的一片情意,遂未几逗留,起家告别。
只是莺儿娘却有些惭愧的点头:“这个倒未曾探听出来。只是晓得托官媒来提亲的人家姓韩,也不晓得是哪个韩家。”
黛玉少女心性,恰是情思缠绵之时,那里听得进宝钗的言语?心中到底有几分猜疑。
至于藕官和菂官口中言及的龄官,倒是大观园中又一个薄命人。
“是如何?”黛玉轻笑道,“mm素知姐姐最是博闻强记,就别在此时卖关子了。”
这是宿世里也曾产生过的事情。宝钗因预先有了筹办,故也倒也不很吃惊,只是想起今后今后薛蝌兄妹的遭受,心头暗叹:只怕琴儿和梅家的婚事要有变故了。
实在宝钗仍旧有很多话想说的。宝钗想奉告黛玉,相传《莺莺传》的模本是元稹的表妹,元稹对其始乱终弃后又流连不忘,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倒是写给他的嫡妻韦氏,可见人间男儿之薄情寡义,绝非《西厢记》、《牡丹亭》戏文中的密意无悔。如果误信了这些戏文中的故事,只怕一步错,步步错,再转头是百年身了。
成果一问张嬷嬷方知,薛阿姨压根不知情,见官媒上门,她虽碍于面子,没有劈面发作,官媒走后倒是大发雷霆,因认定是宝钗从中拆台,不住痛骂宝钗一味恨嫁,没有闺阁蜜斯的体统,丢了薛家的脸面。
只是黛玉乍闻此事,却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宝钗心中暗松了一口气,忽又想起一事,笑道:“瞧我这记性,方才我在园中碰到雪雁了,她正满院子寻你归去吃药呢。你还不从速归去,只怕迟误了时候,就不好了。”
黛玉既然肯将私看《西厢记》之事据实以答,想是听进劝了。
龄官本来被朱紫看重,理应有着大好出息。岂料一来她生性固执狷介,不肯趁机攀附权贵,二来私心恋慕着宁国府里的朴重玄孙贾蔷。
宝钗见黛玉已经花容失容,再不忍说下去,只是笑着向她道:“我也不过是随便说说。前朝民风混乱,怎如我朝谨守礼节?只是闺阁女子却更加难了,去处稍有差池,就恐被人笑了去。”
宝钗心中模糊有些不好的预感,半晌以结果见莺儿娘返来,脸拉得老长,满脸倒霉,直到见到宝钗时候,才稍有收敛,闷闷答道:“太太不由分辩,将官媒给赶走了。”
须知这官媒固然身份不高,却属于三姑六婆之一,很有门路,能量不小。何况这都城的媒婆,更与金陵分歧,只怕是连王公府邸都能够收支无碍的。故平凡人家纵使话不投机,却也都好茶好饭供着,唯有薛阿姨因和女儿活力,一时失了计算,使性子将官媒赶了出去。
黛玉的神采一下子变白了。她天然明白这段话的意义。不过是张生为本身的薄幸辩白,说莺莺是绝世妖物,张生本身德不敷以胜妖孽,只得忍痛放弃。但是莺莺何其无辜?
宝钗不由得哭笑不得。以都城之大,却又去那边寻姓韩的人家?更何况她欲官媒相看,只是想离了贾家这个是非窝罢了,并不是急着嫁人。以是对莺儿娘所说也不在乎,只是一味叮嘱她刺探官媒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