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最慢的是活着3[第1页/共2页]
“‘人家’话未几。”
“你再生,要生出来儿子我就给你。”她对姐姐说,又把脸转向我,“看你们谁有本抢先生出儿子。迟早是你们的。”
“就见过一面,连‘人家’的脸都没敢看清,就嫁给‘人家’了。当时候嫁人,谁不是晕着头嫁呢?”
“我比‘人家’大三岁。女大三,抱金砖。”她说,她总用“人家”这个词来代指祖父。“我过门未几时,就乱了,煤窑厂子都关了,你太爷爷就回家闲了,家里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啥金砖?银砖也没抱上,抱的都是土坷垃。”
厥后听她和姐姐谈天我才晓得,她小时候娘家的家道很好,当时我们李家的风景固然不错,和她王家倒是毫不能比的。他们大师族枝枝杈杈四五辈共有四五十口人,男人们多,家里还雇有十几个长工,女人们便不消下地,只是轮番在家做饭。她们这一茬女孩子有八九个,从小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是学做女红和厨艺。家里开着周遭十几里最大的磨坊和粉坊,养着五六头大牲口和几十头猪。农闲的时候,磨坊磨面,粉坊出粉条,牲口们都派上了用处,猪也有了下脚料吃,猪粪复兴了去壮地,一样也不担搁。到了赶集的日子,她们的爷爷会驾着马车,带她们去逛一圈,买些花布、头绳,再给她们每人买个烧饼和一碗羊杂碎。家里哪位堂哥娶了新媳妇,她们会瞒着长辈们偷偷地去听房,当然也常常会被发明。一闻声爷爷的咳嗽声,她们就会作鸟兽散,有一次,她撒丫子跑的时候,被一块砖头绊倒,磕了碗大的一片黑青。
“‘人家’当时候已经有通信员了,军队上的人对我们可好。吃得也可好,可饱。住了两天,我们就返来了。家眷不能多住,看看就中了。”
老日来的时候,她的脸上都是抹着锅黑的。
嫁过来的时候,因为晓得婆家这边不如娘家,怕女人刻苦,她的嫁奁就格外丰富:带镜子和小抽屉的脸盆架,雕花的衣架,红漆四屉的金饰盒,一张八仙桌,一对太师椅,两个带鞋柜的大樟木箱子,八床缎子面棉被……另有那张水曲柳的黄漆木床。
“那镯子呢?”
“得了吧。我不要。”我道,“明晓得我最小,结婚最晚。底子就是不用心给我。”
那次探亲返来,她又怀了孕,生下了一个女儿。女儿白白胖胖,面如满月,特别爱笑。但是,一次,一个街坊举起孩子逗着玩的时候,失手摔到了地上。第二天,这个孩子就短命了。才五个月。讲这件事时,我和她坐在大门楼下。阿谁街坊正缓缓走过,还和她打着号召。“歇着呢?”“歇着呢。”她和和蔼气地承诺。“不要理他!”我气恼她无原则地漂亮。“那还能如何着?账哪能算得那么清?他也不是蓄心的。”她感喟,“死了的人死了,活着的人还得活着。”厥后,她收到了祖父的阵亡告诉书,“就晓得了,人没了。那小我,没了。”“听爸爸说,束缚后你去找过爷爷一次。没找到,就返来了。返来时还生了一场大病。”“哦。”她说,“一小我说没就没了,一张纸就说这小我没了,总感觉不真。去找了一趟,就断念了。”“你是哪一年去的?”“五六年吧。五六五七,记不清了。”“那一趟,你走到了哪儿?”“谁晓得走到了哪儿。我一个大字不识的妇女,到外头晓得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