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何处设伏[第2页/共2页]
司马懿微微一笑,向众将道:“那你们以为另有别的捷径可寻么?”
司马懿当然不信赖吴军的全数主力会去进犯一座安风城,但是从寿春和弋阳撤下来的吴军呢,魏军的斥侯并没有发明他们的踪迹,仿佛这十多万的军队,平空从人间蒸发了普通。
但吴军此次出征,但是有着二十万人马的,撤除滋扰荆州的那两万人,吴军在淮南,但是整整集结着十八万的军队,用十八万的军队,去进犯一座只要八千守军的城池,再如何看都是一个笑话。
牛金恍然大悟,道:“多数督的意义是吴人会在这条路上设下埋伏,筹办伏击我们?”
赤壁之战几近是曹操败的最惨的一次,但曹军丢掉荆州,倒是一年以后的事,而后魏吴两国多次比武,乃兰交几次都是两边投入几十万人马的大战役,但是再未产生那种近乎全军毁灭的状况。
司马懿道:“既然你们都以为此去安风只要一条路可走,那么孙权一样也会这么以为,并且不出预感的是,这条路,本来就是东吴给我们安排好的,他们急攻安风,就是想让我们从这条路南下去救济安风。”
中军官立即将舆图呈上来,平铺于案上,司马懿凝睇着舆图,打量了好久,挥手召诸将到近前,指着舆图道:“诸位可看一看,此去安风可走哪条路?”
众将皆为之惊诧,吴国固然出动了二十万的雄师,但魏国在南线起码也驻扎着十余万的军队,加上此次声援而来的十万雄师,两边的兵力根基上是持平的。
牛金最为直率,起首便道:“多数督,依末将之见,此去安风,别无他途,只要从安风津渡淮河向南直抵安风城这一条路可走。”
胡遵道:“此动静是安丰太守王基派人突围出来,特地送达的,非常可靠。”
司马懿在军中素有权威,这类权威并不是强加的,而是司马懿多年交战,算无遗策,众将心折口服的成果。
斥侯刺探动静有必然的范围性,那就是对牢固的目标能够密查的比较详细,而对于那些挪动的或埋没的目标,常常就很难把握。
安风城是摆在那儿的,是否遭到进犯实在很简朴,只需派几名斥侯,度过淮河前去窥伺一下,就清楚不过了。
而打伏击战最为抱负的地点莫过于峡谷、关隘,山林、河道等险要地段,而从汝南到安风,地形庞大,仿佛很多处所都合适打伏击,但究竟哪一处最为合适,这倒是有些难住众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