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秋收、杨家、报答(第一更求月票)[第3页/共3页]
乡村孩子,有几个不学稼穑的?就是杨武,不过十三岁,已经跟着父兄下地好几年。
梅小八这里,梅青草本来是筹算本年秋收教他稼穑的,只是父子缘分薄,没有比及这一日,就成了叔侄。
特别是桂重阳,看着斯斯文文的,干活倒是不偷懒。
梅家有两个秀才,一个秀才免税八十亩,叔侄两人免税田就是一百六十亩。
加上明天是八月二十,逢“十”的日子,镇上有大集。木家村畴昔赶集的人家很多,有人在百味香外头立足,也有家里日子宽广的,拿了十来个钱出来开荤。
桂二爷爷心中欣喜,这两个一个是长房独孙,一个是外甥名下嗣子,今后都要支撑流派的,现在看着都是好孩子。
梅童生之前被逼迫,给了梅氏姑侄分出去十五亩中田,已经是心肝肉疼,如何肯再让梅氏占自家便宜?自是让她本身交秋税去,本身又从族人处收了十五亩的免税田补上。
杨金柱点头道:“就是傻力量罢了,比不得重阳聪明,他与小八两个功课,都是重阳盯着。”
梅小八还满脸迷惑,看动手中剩下的一小牙饼,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想要瞧出有甚么不对之处。
桂二奶奶操着大嗓门对梅氏道:“你的手那里是做农活的?莫要跟着添乱!腊肉拿出来了,就在厨房,另有糜子面,中午蒸窝头,再炖个腊肉雪里蕻!”
杨威跟着学农了几年,已经是半个劳动力,给桂重阳、梅小八树模了几个姿式,就埋头干起来,速率比几个大人也不差甚么。
桂重阳看看杨金柱,就见杨金柱也盯着中间的地,一脸的苦大仇深。
桂二爷爷还是谦善道:“不过早读两天书,不值甚么。”
世人到地头时,不过卯初(早上五点),比及午初(中午十一点),就收割完将近六亩,只剩下不到两亩,再有不到一个时候,就能收割完。
后山下这一片地,八亩是桂家的,四亩是杨银柱家的,六亩是林家的。
现在糜子熟了,豆子没熟,林家的地里就没有动静。
当初被野猪糟蹋后,桂家、杨家补种的是糜子,为的都是口粮;林家不缺口粮,则叫人种的豆子,肥地用的。
要晓得,内里的糖桂花,也是南面的食材,北方并不常见。杜家的“太史饼”不是类似,而是味道已经极其靠近桂重阳在金陵时吃过的。
“春儿说了,家里地少,一两日就差未几了,然后再去杨家、张家帮手。”梅氏道。
桂重阳撂动手中饼,拿了茶漱口。
统共就八亩地,自用不了这些人,桂二奶奶与杨氏就留在家中,其别人去了后山的糜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