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找寻人生圆融之境[第2页/共3页]
陆最后扔出“重磅炸弹”,说:“那边有一个非常别致的事,要不要体味一下?包你上《知音》的。”给我极大震惊。当时,我沉迷于写纪实稿,苦于无线索,才赖着省报做记者的陆,让他在采访之际多留一份心,共享消息资本。陆供应的消息线索是在电影《菊豆》里的扮演天青的“天赋童星”。大略地体味,感受有点花样,绝妙的境遇,起伏的人生,暗淡的芳华……因而,陆带路,我信心满满,第一次亲赴外省采访。
他的家略显寒伧,院落荒废,低矮的土墙,与村落的全部气势有些背叛。他迎我进屋,端来小凳,就要去泡茶。我说:“看看就好,照个像就走。”他从里屋取出儿子在上海的照片来,看上去意气风发。我问他:“我能不能拿几张照片?”他重重地点头,让我随便拿。以往采访索要照片,多数是要打借单的,而他,当我是家人似的,任由取要。
一种古屋特有的潮味,扑鼻而来。简朴的高低两进,中间天井相连,历经百年风霜,老旧粗黑的背后,是光阴风尘之味。进得屋来,有一种游子归家的感受。
这一晚,躺下的时候,没有想巩俐,乃至跟陆都不言语了,只感受本身安睡在一片宁谧里,一颗在都会尘嚣里飘浮好久的心灵,现在回到了久别的故里。
结束采访以后,我提出去张家看看。
年青人少,父老和孩子居多,这一点,南屏和中国统统村庄都差未几。见到这个小伙子,比我小七八岁,感受像我的弟弟,固然我没有弟弟,但当时的确产生了如此设法。他用方言说了一番话,年青人就冲我用浅显话说:“你是江西来的记者呀?”我说:“是。给你添费事了,想向你体味一下环境。”年青人不像他对我那样彬彬有礼,就一向那样站着聊,显得没大没小。我内心非常欢乐,当一小我和你没大没小的时候,那应当是最密切的。我真不晓得,与他第一次见面,两边竟没有一丝一毫的陌生与拘束,熟谙得就像是真正的兄弟。
第二天一早,吃过饭,我要赶去当年教过“天赋童星”的汪教员家里采访。汪教员家住离南屏七八华里的关麓村。饭店老板说:“有那么远呢。你骑我的自行车去吧!”他反几次复地交代去那的详细线路。看那神情,恨不得亲身送我至目标地。临走,饭店老板还叮咛道:“实在认不到路,就向人借问吧!”
我在毫无前兆毫无筹办的环境下,融入陌生的南屏,那种感受,怎一个美字能道尽呀?行走江湖又有N年矣,现在,就是回到故里陈坊村,也难找到在南屏的那种安神妥心的奇妙感受啊。人间浮华,稳妥一颗躁动的心,无它,唯有找到人生圆融之境,此境中,心宁神安,光阴静好。
临出门,他对我说:“村里另有一个年青人,是我儿子的同窗,玩得还好。”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采访工具,跟他去找。
告别了小兄弟,我直奔村支书叶故乡中。一起上,村里的孩子跟前跟后带路。这让我想起电影《菊豆》中,一群孩子跳圈唱儿歌:“王家庄上一窝狗,把咱咬的没处走。没处走,咱回家,回家吹咱的小喇叭。”让我找到久违的孩提期间当孩子王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