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故人[第1页/共2页]
自云台山麓出发,出了河南境内,一起往北,又是十几天的路程,阵势垂垂变高,离着三清山已然不远。苏世贤记取对陶灼华的承诺,总感觉毕竟亏欠了这个女儿,便在最后相聚的时候达成她这小小的欲望,与黄怀礼商讨了逗留两日,带着陶灼华去登三清山。
寮房里一只竹几打横,上头置着简朴的笔墨,里外各放着一个苇编的蒲团。小沙弥奉上昨日普通的婆婆丁茶水,便将寮房的木门虚掩。
当时北地风景渐浓,三清山上四时风景皆有,过了半山腰,竟然有了零寥落落的雪花。苏世贤立在山顶的望海楼前,瞧着苍苍茫茫的风景发楞。
昨日的两位小沙弥本日都候在门前,见陶灼华步上山路,眉间都是一松。一名留在庙门前等着迎人,另一名回身便往里送信。
小沙弥并未几语,只慎重地将那首偈子收起,轻声说道:“那便明日再见,愿施主心想事成”,言毕恭送陶灼华出门。
两人合掌敛礼,老衲人一语不发,便对着陶灼华伸脱手来。
写给玄武的圣旨明显白白,景泰帝要他与郑贵妃的兄长郑荣将军把兵合适二为一,成为变更大裕军队的凭据,替太子守好最后的防地。
待瞧着车马垂垂远行,小沙弥回思着方才偈子上的话语,端倪清湛的面庞垂垂变得凝重。他没有折回寺庙,而是向另一名沙弥私语了几句,便行动迅捷地往着山上攀登,灰色缁衣垂垂消逝在山峦深处。
寺庙里并无茶叶,杯中泡的是夏季晾干的蒲公英,现在浸了水分,碧莹莹展露着身姿,瞧着便沁民气脾。
他冲陶灼华再深深施礼,脸上又规复了方才的慈悲模样,亲身送了她出门。
白云渺渺,经冬复春。陶灼华跟着小沙弥的视野,将目光投向云雾环绕的远方,还是笑道:“松下问孺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想来你徒弟是位高人,不羡香火积灰,只求济世度人。”
追思远景,陶灼华不难相像宿世里这兵符约莫未被分解,郑荣将军当然调不动大裕军队,帮不了已然即位的李隆寿,而瑞安也没有拿到此物,是以才对李隆寿投鼠忌器,不敢痛下杀手。
从药王庙返来,午间再吃了一剂药,陶灼华公然见了好,身上不再寒热。娟娘喜盈盈去苏世贤面前禀报,趁机提了第二日再去烧香。
玄武连连点头,虎目中闪过一丝欣喜。冬眠了十余年,昔日叱咤风云的兄弟们又将迎来一场决死的斗争,他必然要搏命剪除那叛变的叛贼。
半枚兵符,玄武已然保护了多年。捧着景泰帝的圣旨,一代高僧涕泪四流,很久以后他才收敛了脸上的情感,再冲着陶灼华深深一拜:“多谢女人将此物带出,未知青龙与朱雀二位身上旧伤可曾病愈?”
第二日再出驿馆,仍然顺着昨日的山路前行,遥遥瞥见山脚下的紫房湖如一汪美玉,碧绿而晶莹。两侧山峦倒映,画面美轮美奂,不觉间药王庙又在面前。
小沙弥的笑容固然波澜不惊,眼中却很有些与有荣焉:“这周遭百里,受徒弟恩德的贫苦人太多,自有佛菩萨瞧在眼里。”
只怕被瑞安一网打尽,这些有着过命友情的旧友多年间未曾联络,玄武脸上满是牵挂之情。陶灼华点头道:“抱愧,我并不晓得他们的伤势,没法答复你的题目。只晓得在我离京之前他们便接了天子陛下的任务,已然护送一名首要的人物离了大裕,现在约莫到了大阮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