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兵临城下(一)[第2页/共2页]
此役以后,因军功晋封订婚王的浩星潇宇却因为伤病缠身,不得不交出了帅印,今后在府中疗养,不问外事。北境军也暂归封地在庆州的庆王节制,没想到这一“暂归”,就暂归了二十多年。
幸亏这二十多年来,裕、戎两国一贯相安无事,而这位方胜将军也是个老成慎重之人,北境军在他的治下倒是没有出过甚么大乱子。只是因为边疆安宁,朝廷渐起忽视怠慢之心,军中的粮饷常被剥削,兵器设备更是弥补不敷,导致军心日趋涣散,兵源不竭流失,各军体例皆已到了严峻不敷的境地。
这三位大人急仓促地进了大殿,却见殿上已有一人正躬身应对皇上的问话。
浩星潇启再次微微点了点头,“嗯,此次枢密院和兵部行动敏捷,这件事确是办得甚合朕心。”
这时刚出去的那三位朝臣已来至殿前跪倒施礼,皇上命他们平身以后,方指着方才在殿上说话的那人对他们道:“三位卿家还未见过朕的七皇弟――订婚王吧?”
津门关地处大裕北部永州界内,是裕、戎两国边疆的第一处关隘,同时也是裕国抗击敌军打击的第一道防地。
方胜曾在定王麾下效过力,算得上是一名经历颇丰的勇将,可他毕竟不是统帅之才,且年龄已高,实在是难以支撑住如此危局。军情邸报递到庆王手中,庆王更是慌了手脚,忙连夜派出八百里加急,呈送御前。
这位订婚王爷赶紧回礼道:“诸位皆是受皇兄倚重的朝中重臣,对本王不必如此多礼。”
现在戎国雄师压境、津门关随时能够会失守的动静传了返来,这才完整惊醒了各位朝臣的安乐梦。一时候大家自危,流言四起,大师群情纷繁之余,倒是谁也提不出个有扶植性的定见来。
散朝以后,皇上急召左丞相、枢密使及兵部尚书当选德殿议事。
景运十一年,定王率北境军于津门关外青锋岭一带全歼戎国二十万南侵雄师,就此奠定了大裕北境长达二十多年的和安然宁。
这位庆王爷提及来应是当今皇上的堂兄弟,世袭了祖上的封地庆州。庆州本在永州之南,与戎国并不接界,故而向无边疆之扰,也算得上是一块乐土。
枢密使唐焕忙上前一步奏道:“回禀陛下,初接邸报,臣便已从各州府厢军当中告急抽调了十万雄师,三日以内便可到达京师,待集结整编以后,便可马上驰援北境。”
“诸位卿家,北境火线战事吃紧,垂危文书一日三至,朕本日将你等召来,便是想听听诸位可有何良策,能解这北境之危?”
那三位大臣因是被皇上告急召见而来,当然不敢在殿前多说那些纯属客气的废话,是以他们再次恭谨地对这位从未谋过面的订婚王爷施了一礼以后,便都肃立一旁,听候皇上的叮咛。
浩星潇启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目光又转向了左丞相冷衣清。
大裕景运三十三年春夏之交,戎国举兵攻裕。
基于此等设法,兵部固然分外调拨了一批武备物质给北境军,却也只是临时补齐了以往所欠,而北境军体例严峻不敷的老题目还是没有获得有效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