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铜雀簪与猪胆膏(三)[第2页/共3页]
回至茱萸巷天气将暮,徒弟叮咛了声闭门,吴甲忙跑出来上门板落锁。
“娘子卧病,怎不将钗环都收起?锋利之物,再伤了皮肉可了不得。”杨三郎一见那簪子,便皱起眉斥了那小婢女几句。小婢女委委曲屈都回道:“怎不晓得收好,娘子只不让……”
徒弟不回他的问,自顾自地上前细心探看谢景娘,听了一回脉,观了一回面色,忽伸手在她狼藉的发髻间摸索了两下,拔出一支素银的簪子。
“我也不瞒朱先生。”杨三郎终是将心一横,感喟道:“这簪子原是我亡妻李氏敬爱之物,她未及及笄便嫁来我杨家,这传家的簪子是我赠她的及笄礼,她甚是保重,每日簪戴在发髻间。”
说罢他拱了拱手,道了声“告别”,头也不回地往大门外走去。我忙也向杨三郎屈了屈膝,跟了上去。
徒弟定定地看了我一眼,仿佛能洞穿我的心虚,我仓猝垂下视线。
徒弟既得了她的应允,带了我起家告别。杨三郎忙喊了个家仆去套车,好送我们回茱萸巷。瞧这景象,偌大的宅子里头仿佛只要四名仆婢,一个小婢子在得病的新妇跟前奉侍,约莫是随她嫁来的,另一个年长些的仆妇奉养着杨三郎的母亲,杨三郎的长随一名,另赶车养马人一名,再腾不出一小我手来送我们出去。
徒弟猜想这些话杨三郎也无处去说,便耐着性子将这个门庭式微、结病发逝的哀痛故事听完后,抬了抬拿着簪子的手臂,淡然问道:“既是杨主簿记念亡妻的保重之物,怎又转赠了现下这位娘子?”
杨三郎几步踏上拔步床,见谢景娘虽未曾转醒,但脖颈上因狠恶的疼痛暴起的青筋已全减退,拧作一团的眉尖也疏松开来,气味平和绵长,睡得甚是安稳。
徒弟放动手臂,掂着银簪向杨三郎淡淡笑道:“娘子的头痛症已无大碍,略保养些日子,便能大好。这银簪,便算作诊金。”
杨三郎没法,只得亲身引了徒弟往外走。将近二门时,他俄然停了脚,向徒弟抱手一揖:“朱先生果然要这簪子作诊金么?此物粗陋,不值甚么,朱先生如果喜好,再好些的钗环头面,家中也能拿出几样来随先生择选。”
“阿心,今晚……你睡下时将房门闭紧,莫要到前头来。”
清楚就是舍不得,我在内心悄悄一哼,这杨三郎当真是不懂粉饰,那满目标不舍连我也瞧得出来。
杨家的车马已在大门前等着,徒弟率先上了车,一伸臂将我也拉了上去。待杨三郎追出来时,马车已摇摇摆晃地走了一大段出去,他也只得立在原地顿脚感喟。
“当真?”杨三郎迷惑地瞧着床榻上昏昏睡着的谢景娘,前一刻还痛不欲生,眼下这药铺来的先生不知在那边扎了一针,便说是要大好了,他委实难信。游移了几息,他叮咛那小婢女道:“上房去将垂白叟请来。”
徒弟干脆也不走了,站定在二门前,从怀中取出那支雀纹素银的簪子,执在手中把玩,好整以暇地等着杨三郎诉一番原委。
徒弟笑了笑:“难不成杨主簿同此物有些旧情,舍不出去?”
杨三郎瞧着床榻上昏沉畴昔的谢景娘长叹了口气,抬起衣袖拭了拭额上沁出的细汗,唉声感喟地同徒弟道:“她这病症,朱先生也瞧见了,这要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