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初露锋芒(一)[第2页/共2页]
桌案上的秦国密报是用晋国笔墨誊写而成的,通读下来,与齐吴之战毫无干系,用字行文倒像是一封絮干脆叨的家书。我吃惊之余,又翻开其他几卷竹简看了一遍,发明也有一样的题目。
写到这里密报就没有再写下去了,我忍不住想,如果吴国真的在与齐国一战以后变成能与晋国、楚国对抗的大国,那对越国又有甚么好处呢?
这到底是那里?如何会如许!一个兵士还没跑到我面前,就被前面的一个兵士刺死了,他的头颅随即被砍了下来,咕噜咕噜滚到了我脚边。我吓得大呼,却发不出任何声音。砍头的那人穿过我,捡起地上的头颅别在腰间,可没等他昂首,一辆飞奔而过的战车就堵截了他的左腿。我忍不住呕吐起来,谁来救救我!
我拿着竹简正着读,反着读,乃至用手摸来摸去,但都没能勘破此中玄机。
将军视我为智士,可我竟然连封密报都看不懂,心中不免懊丧。待会儿他如果问起密报之事,我答不上来也必定会让他绝望。
好美,好温馨的处所……
我没想明白的事,越王勾践却早已了然。他派出了一支三千人的精甲之军援助吴国攻齐,同时又送去了浩繁财物。就如许,吴王夫差终究决定派吴属九郡之兵援鲁伐齐。
这个建议正中陈恒下怀,因而陈恒立马就同意出兵攻吴。但是先前解缆的齐军已经到了鲁国边疆,以是齐、鲁两军在边疆构成了不战反面的难堪局面。
本来,这密函有特别的浏览体例――取第一根竹片上的第一个字,然后再取第九根竹片上的第一个字,然后再接第二根竹片的第二字,第八根竹片上的第二个字,以此类推,这篇密报的内容终究闪现在了我面前。只是,密报当中没有提及昨日将军所说的端木赐,反而多次提到了一个叫子贡的人。
以后,子贡赶去了吴国。吴王夫差在召见他以后,原觉得他会向吴国借兵救鲁,但出人料想的是,子贡绝口不提借兵之事,反而谏言夫差一争天下霸主之位,不要伐越,而应当伐齐,并且还包管本身能劝说越王勾践派兵助他攻齐。
子贡是鲁国大夫孔丘的对劲弟子,极善词令,曾被其师赞为“瑚琏之器”(1)。夫子暮年曾在鲁国听过孔丘讲学,是以对儒家极其推许。连带着,我也晓得了很多儒门中人,子贡便是其一。只是儒家多文士,不晓得此次为甚么会跟齐吴之战扯上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