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第1页/共2页]
这些事情办完,赵大贵还要劝说船长,让他找本地最大的钱庄,把那五万元银元存出来,换成钱庄公用的钱票。
如果能够,我们就定在三天后交割,如何呢?”
凯利特船长对赵大贵本人和茶叶买卖还是存有很大疑虑的,但对利用钱庄却很放心,这一来船长在广州也利用过钱庄,晓得这类中国特性的银行相称可靠和好用;
并且巴富尔领事在上海也不是吃干饭的,这么多天来早就探听出本地最可靠的钱庄有哪些,都不需求赵大贵保举,船长就直接到领事保举的钱庄办理钱票(从这一点看,领事和船长实在对赵大贵还是不信赖的)。
接下来的几天,赵大贵过得很忙,先是跟船长重新订立正规的条约,说明买卖的茶叶种类、代价、数量、成色等,以代替先前签订的备忘录式的草签和谈,还要中英文两式两份;
遵循船长的说法,这里的茶叶收买代价比广州低了两成以上,这么算来,广州的十三行数百年来一向是茶叶收卖价直接翻倍发卖的。
毕竟几年前的战役也触及到货款相欠的题目,清当局付出的一千多万两补偿款中包含十三行部分贩子拖欠货款的补偿,信赖清当局在这题目上会很谨慎。
接着,船长带着海员们上前验货,此中包含一些资本过来帮手的本国人,如宝顺、本号、旗昌、怡和等洋行调派到上海的职员(实在是想借此堆集在上海的买卖经历),细心查抄茶叶的色彩、形状、味道和受潮程度。
这一百担茶叶查验结束,船长才点点头,表示接管这批货色,然后递给赵大贵代价五千元的钱庄银票,赵大贵数完,然后便到掌柜们站立的另一边去,跟供应这批茶叶的掌柜结账。
在各方紧锣密鼓的筹办下,十仲春五日,英国人在上海的第一笔大宗买卖开端了。
二来这钱庄毕竟跟赵大贵如许的生人不一样,都是在本地运营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老牌企业,毫不成能卷款逃窜,就算产生那种事情,以英国当局的强势,必定也能跟清国当局催讨;
“本来是如许。”船长说道,脸上却犹疑不定,实在是这个代价和办事太优惠了,使得经历老道的船长不敢信赖。
想了一下,船长才尽力在脸上挤出笑容,向赵大贵伸脱手来握手,嘉许地说道:“大班先生辛苦了,那我们就如许定了,就在三天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总之,细节决定成败。
考虑到十九世纪以来茶叶年出口额多在一千万元,就能明白十三行这么多年都赚了多少钱,也使得赵大贵对传说中的十三行大贩子们有了新的敬意---真是会做买卖啊。
作为本埠第一次跟英国人的直接买卖,此次买卖天然遭到极大的存眷,不管是住在英国领事馆的数十名本国人,还是官府各大衙门的官吏们,都非常存眷这一事件,就是到后代也有大量论文对此次买卖停止考据,会商其对魔都、清国、英国乃至全天下格式的影响。
“这代价仿佛比广州还要低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五的模样,你肯定真能遵循这个代价拿到茶叶,并且还是我所需求的大宗的量?”
接着,赵大贵还要遵循船长肯定的茶叶样品,找呼应的茶栈掌柜,商定买卖的细节,还要签订需求的书面和谈。
对了,我们敲定了买卖以后,过量长时候才气拿到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