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持节云中[第3页/共5页]
“此次是我扳连宁副使了。”
宁寿之倒是淡定,只听他答道:“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杨使君对此若无定策,那只要且行且看,见机行事了。”
“那也不代表我推许他呀。”
杨禹叹道:“常言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解缆前,火线刚传来战报,征虏将军王仲德已拿下滑台,宁参军试想,我军占了北魏的城池,若魏主不予究查,还借道予我,魏主另有何威望可言?加上姚氏再吹吹枕边风,北魏高低对我等各式刁难还是轻的,一个不好用我等来祭旗也并非不成能啊。”
张道陵之孙张鲁曾仰仗五斗米道盘据巴地和汉中一带,后转投曹操,教众亦多随之迁往中原,而天师先人由此垂垂对教众落空了节制,各治祭酒纷繁自称一派,此中茅山上清派开山祖师魏存华本来便是天师道祭酒。
更何况,人生嘛,有应战才成心义。下坡路轻松,但那成心机吗?
杨禹万没想到,这枚极其特别的“阳平治都功印”竟然阴差阳错落到了本技艺中,现在这枚法印对他来讲无异于一个烫手的山芋,别忘了刘裕是如何起家的。
“以杨使君之才,不在关中为羌秦效力,宁肯不远万里南下帮手我朝,这等忠勇节义,实在让人敬佩。”
又过了一会儿,等刺痛感完整消逝,杨禹才长舒一口气,此时身上的衣服已被汗水全数浸湿,他正筹办收功下床换套衣服,俄然,窗别传来轻微的响声,他睁眼一看,恰都雅到窗外有一个昏黄的影子,紧接着窗户纸上便插进一根管子,见此景象,杨禹当机立断,拿起床边的宝剑掷向窗外的黑影,同时跳下床喊道:“小九,有刺客。”
出城前,小九就曾悄悄问他,要不要出城后悄悄远走高飞,杨禹毫不踌躇反对了。
宁寿之淡淡地笑道:“杨使君所言不差,魏主拓跋嗣迎娶姚兴之女不久,传闻对其宠嬖有加。不过,姚氏毕竟一妇人耳,想必有力摆布魏国朝政,杨使君也不必过于忧愁。”除了姚氏,宁寿之明显不信赖北方各国动静这么通达,能敏捷派人到魏国劫杀他们。
一起上闲着也是闲着,杨禹与宁寿之聊了起来。
别看刘义真常日在外头那场面、那气度,在自家这个三姐面前却乖得像只猫似的。
小九固然猎奇,却并未几看,他一贯谨守本分。杨禹表示让他先睡,本身拿着那幅舆图研讨起来。
“鲜卑拓跋氏已模糊成了北方霸主,力压北地群雄,此次太尉发兵北伐,不知有多少人但愿晋魏两虎相争,最好是两败俱伤,如果我们在魏国出事,岂不正中这些人的下怀?”
“对啊,三姐,你就放过我们吧,要不,我随使团去鲜卑得了,总好过留下被爹打死。”
谘议参军,顾名思义就是谘询谋议之意,除了给主帅出运营策以外,没有别的详细统领权柄,但位列分担各项详细事件的诸曹参军之上。以如许的身份出使北魏,也说得畴昔了。
***
杨禹点点头,翻身上马道:“解缆。”
“下官江州人氏。”宁寿之比杨禹大十岁,三十出头,看上去一脸驯良,人畜有害,“杨使君是秦州人吧?”
“姐,你要一同出使鲜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