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三遇得名师,一别成贰臣(上)[第2页/共4页]
自古以来,鸿雁都是最难捕获之物。所谓“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恰是说犬、鸿雁和鳢鱼都是极其机灵警悟之物,不易猎到。姜维一贯善于骑射,箭术极佳,此时一见落单的鸿雁,便技痒起来。他将手伸向背后的箭篓,抽出一支箭,行动纯熟地撘弓对准,向队尾的那只鸿雁疾射畴昔,只听“嗤”地一声,箭头已刺入鸿雁的脖颈。跟着一声凄厉的悲鸣,中箭的鸿雁在空中翻回身材,头朝下落了下来。
诗的字体为西周时所通用的“籀文”,雕镂伎俩古朴高雅,诗词意境俭朴深沉。姜维这才惊觉,本技艺中的竟是名琴“号钟”。
“既然你师父如此爱琴,那此琴为何会到你的手中?”钟会仍然穷追不舍。
“若真有那一日呢?”嵇康微眯双眼,不自发地抓紧马缰。
嵇康从思考中回过神来,道:“既然你已晓得我师父为何人,我也无妨将他与这琴的故事讲与你听。”
姜维笑道:“好吧,这遭算是我的不对。但是你刚才落下来时,要不是我接住你,只怕……”
嵇康悄悄松了一口气,心中默道“但愿如此”。而钟会方才那一句“忠臣不侍二主”却使他想到了师父姜维。姜维以魏将身份投降蜀汉,已是不争之究竟,百年以后究竟是名看重史还是遗臭万年,也只要先人才气评判了。
“我曾听闻,他在曹魏时仅仅是天水郡的一名中郎将,虽说职位仅在将军之下,但比年交战,有军功的人越来越多,将军都层出不穷,这中郎将也就不甚值钱了。姜维一入蜀汉,就获得诸葛亮的赏识,加封为奉义将军,年纪悄悄的就成了当阳侯,职位与之前可谓天壤之别。”钟会言道。
嵇康默不出声地听着两人的对话,心下思考着。吕安的话出自本心,那句“士为知己者死”嵇康深深认同。而钟会的阐发,却让嵇康对他产生了新的观点。嵇康一贯聪慧过人,他早就瞧出司马氏埋没的野心,本日被钟会一针见血,道破天机,也并不感觉诧异。不过,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就有如此心智,将时势看得如此通透,真可谓七窍小巧,心机过人。但钟会那段对姜维的评判中,模糊流暴露对权势的看重,对名位的寻求,这点却令嵇康悄悄担忧。现在天下三足鼎立,朝中也有两党之争,政局可谓瞬息万变,若贪慕虚荣将来难保不为权力所引诱,成为朝秦暮楚之徒。钟会幼年英才又出身王谢,将来必然为朝中所用,若真为埋没野心之辈,将来必成大患。
“士为知己者死。那诸葛亮对姜维来讲可算是平生难遇之伯乐,曾将毕生绝学尽传于他,他又岂能不酬谢这份知遇之恩?”吕安说出本身的设法,“三年前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司马懿千里追击,情势多么危急。姜维封闭动静秘不发丧,以‘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真可谓兵法奇谋,智勇双全。现在蜀汉虽失奇才诸葛亮,但有姜维在,仍然令人顾忌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