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师徒分陌路,隐士铸宝刀(上)[第1页/共3页]
“不错,我获得密报说曹魏有人欲刺我主,那人便是你。”
“将军不在疆场厮杀,为何又会来到这里?”嵇康并不昂首,反问道。
“是。”姜维悄悄摸上腰间的佩刀,警悟地打量起面前之人。此人三旬年纪,身姿健朗矗立,边幅非常超脱。最不成思议的是,他虽攀行于山林间白衣却一尘不染,借着石缝透下的亮光看去,仿若笼在光晕中的神仙。姜维不晓得,他遇见的便是本身曾教过的五岁娃儿,嵇康。而对方也一样没有认出他。
“天道……”嵇康放动手中书卷,锁眉思考起来。魏蜀吴三国均将对方视为死敌,欲灭之而后快。经历了汉末这么多年的战乱以后,所谓的“汉室”正统,不过是相互攻伐的说辞罢了,百姓心中真正的天道乃是“同一与承平”。
“钟会狼子野心,莫着了他的道。他若当真晓得我的打算,为何不本身脱手,偏要假手与你?”
“莫再讳饰,你的诡计我已一清二楚。”
“……你要杀我,却不问问我是谁么?”嵇康回过神道。
姜维见他兀自思考,便也不再理,往洞内更深处探去。洞深处较为枯燥,岩壁石块与洞口迥然分歧。令人奇特的是,洞中最深处还架着一口打铁的火炉。他只顾往前走着,不想却被地上一块崛起的硬物绊了一跤。随便向后一踢,将硬物扫到了洞口处。里里外外转了一整圈,非常绝望。这山洞除了有水帘与奇石外,与其他山洞比拟并无多大别离,为何年幼时会感觉那样奥秘,仿佛永久也看不敷?这便是所谓的物是人非吧。幼时的异景现在只是一处再平常不过的景色,而他也早忘了本身魏人的出身,只记得本身是蜀将。
姜维微微一惊,随即言道:“你死期已到,还是莫管这些闲事!”
“再大的恩德,也比不过兴复汉室的大业!”
姜维心中一喜,快步走回山洞,随即四周打量起来。洞内奇石林立,壁上青苔斑斑,在洞窟深处有一个天然构成的水池,石壁上的积水坠落下来,滴滴答答,如同谁在轻叩琴弦。嵇康正盘膝坐在水池边的枯燥处,借着洞口射来的光读着一册古书。
“这是我二人之事,你不必过问。”
“行刺刘禅?”
何况,吾之往生道,彼之赴死路,盛衰难期测,遑论识天道?
“把稳!”就在他即将抓空之时,一双坚固有力的手紧紧抓住了他的胳膊,将他拉离险境。
另一边,姜维令部下兵将在山下安营扎寨,本身重又往水帘洞而来。达到山顶之时月已高悬,洞中透出腾跃的火光,表白人仍在内里。姜维拔出佩刀,提起真气,一声不响地向洞里摸去。越往内里走,越闻声从中传出不平常的响动,像是在击打甚么坚固之物。又走了一段,进入水帘洞府最深处,火光更加光鲜,岩壁上斜映出一个健朗伟岸的身影,一下下挥起的手臂被跳动的火苗拉扯出断交又扭曲的姿势,是在锻铁,并且非常专注。
想来此人并无歹意,只是不想与敌国之将多谈。姜维松开握着的佩刀,看着近在面前的洞口,遗憾地叹了口气。蜀将与魏人,的确没法共处。扫了扫甲胄上的泥灰欲向山下走去,却俄然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必多。
“尔等知名小卒,还不配报上姓名。我只知你锻造这宝刀,是为了行刺我主,必须斩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