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惊变(2)[第3页/共4页]
来者是一名中年男人,身穿浅绯官服,面带异色,满脸大汗,气喘吁吁,连官帽都歪了。官员们瞥见了,都有些皱眉。
略微沉默了几秒,人群中开端收回了“嗡嗡”地群情之声。
韦贯之摆了摆手,指了指宣政门内。
张弘靖赶紧问道:“如何了?”
张弘靖还是感受心乱如麻,也不知是不是被凌晨的骄阳过火,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道:“韦相公,刚才你闻声了……”
————————————————————
待百官站定,宣政门监门校尉手持门籍,站在门口,又唱籍道:“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武元衡。”
被点到名的韦贯之、张弘靖、李绛、皇甫镈四人出列,相互看了一眼,跟着寺人进了门去。监门校尉喊道:“各位大人,本日不上朝,都请回吧,回各部各行公事。”说罢,监门校尉也走了去。
男人摇了点头,道:“我大唐宰相,门下侍郎武元衡于本日上朝之时,在靖安坊门口遇刺,非命街头,尸首被割去,贼人不知所踪!”
男人高傲明宫出来,过了光宅、永昌二坊,来到了太极宫侧、东宫永春门外,上马栓绳,独自入了东宫而去。
但是张弘靖清楚看到,韦贯之的手,也有些颤栗。
“韦相公,陛下如何还不宣早朝,莫不是……”张弘靖有些心神不宁,对着韦贯之道。
监门校尉猛一抬眼,文武百官皆转头而望。
“星象有异?”张弘靖问道。
“我朝礼法,三品以上官员离世,贤人须不视事一日,以表哀思。本日是要辍朝了,我就不在这里等了。”男人道,说罢再不转头,独自分开。
韦贯之拍了拍张弘靖的肩膀,欣喜道:“张相公,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你看他又在写东西了,必定又是要给陛下‘直言进谏’了。”
张弘靖左看看,右看看,皱眉道:“怪了,这都快五更了,如何还不见武相公来?”
张弘靖一转头,发明一个内卫正在和监门校尉说着些甚么,监门校尉一面听一面点头。内卫说完,就往里去了。
“且慢!”
校尉道:“张相公,陛下说让大臣们等一等。”
张弘靖微微点头,心道:王涯说那小儿之谣,显是对武相公倒霉,不过儿歌难上朝堂,这星象乃古之一法,倒是能够有些说道。
男人看了看张弘靖与韦贯之,舒了一口气,道:“因为,武相公死了。”
“站住,你……你去那里!”张弘靖喝问道。
陈中师又是一踌躇,却被张弘靖眼睛一瞪,心中一突,忙道:“意指,社稷不安,国之将亡。”
“陛下未明说,下官也不知。”校尉道。
东宫左春坊内,男人提着羊毫,沾了点墨,持续写道:
两人站了一会儿,有两名官员走到了他们身边,张弘靖、韦贯之认得这两人乃是监察御史,筹办引领百官入朝,张弘靖问道:“筹办五更了么?”
“张相公,放心,放心。”韦贯之的神采好多了,固然凝重,却没有慌乱。
那些官吏们看着他,悄悄群情,暗中指导。
“你闻声阿谁儿歌了吗?武了也,武了也,该不会是……”
韦贯之笑道:“我传闻,武相公昨夜与陛下弈棋直至深夜呢,想是睡得晚了,起得也迟了些。”
百官们渐渐回身,朝外走去,却还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着些甚么,脸上都带着惊骇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