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新道家:主理派(2)[第3页/共4页]
第二,仿照是没有成果的。向郭注奉告我们:“有情于为离、旷而弗能也,然离、旷以无情而聪明矣;有情于为贤圣而弗能也,然贤圣以无情而贤圣矣。岂直贤圣绝远而离、旷难慕哉?虽下愚聋瞽及鸡鸣狗吠,岂有情于为之,亦终不能也。”(《德充符》“庄子曰道与之貌……”注)某物是甚么,它就是甚么。一物总不能是另一物。
另有,“爱生有分,而以所贵引之,则性命丧矣。若乃毁其所贵,弃彼任我,则聪明各全,人含其真也”(《胠箧》“擢乱六律……”注)。仿照别人,不但不能胜利;并且正因为仿照别人,就有极大能够丧失本身的天然赋性。这是仿照的坏处。
《庄子·齐物论》中夸大了这个没有差别的学说,特别是夸大了没有是非不同。向郭注阐扬了这个学说,更加富于辩才。《齐物论》中说:“六合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向郭注:“将明无是不过,莫若几次相喻。几次相喻,则彼之与我,既同于自是,又均于相非。均于相非,则天下无是;同于自是,则天下不过。……何故明其然耶?是若果是,则天下不得复有非之者也。非若果非,则天下亦不得复有是之者也。今是非无主,纷然淆乱,明此戋戋者各信其成见而同于分歧耳。仰观俯察,莫不皆然。是乃至人知六合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故浩然大宁,而六合万物各当其分,同于得意,而无是不过也。”
知识和仿照
但是一小我若能真正“任我”,“毁其所贵”,这就意味着他已经能够去掉向郭所说的“偏尚之累”(《齐物论》“五者圆而几向方矣”注)。换句话说,他已经能够晓得“齐物”即万物划一的事理,能够从更高的观点看万物了。他已经登上了通向浑沌一体没有差别的境地的康庄大道。
“齐物”
向郭以为宇宙处于不竭的窜改当中。他们说:“夫有力之力,莫大于窜改者也。故乃揭六合以趋新,负山岳以舍故。故不停息,忽已涉新,则六合万物无时而不移也。……今交一臂而失之,皆在冥中去矣。故向者之我,非复今我也。我与今俱往,岂常守故哉!”(《大宗师》“但是半夜有力者负之而走……”注)
但是它们的幸运,只是相对的幸运。如果某物只在其有限的范围内得意其乐,则其乐也必然是有限的。以是庄子在这些故过前面又讲了一个关于真正独立的人的故事,他超出有限,而与无穷合一,从而享用无穷而绝对的幸运。因为他超出有限而与无穷同一,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