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八洞天(16)[第2页/共5页]
话说南宋高宗时,北朝金国管下的蓟州丰润县,有个墨客姓李名真,字道修,博学多才,年方鼎盛,却发愤高贵,不求贵显,隐居在家,但以笔墨陶情,诗词寄傲。他闻得往年北兵南下,直取相、濬等处,连舟渡河,宋人莫敢拒敌,因不堪感悼。又闻南朝任用奸臣秦桧,力主和议。本国兀术太子为岳将军所败,欲引兵北还,忽有一墨客叩马而谏,说道:“未有奸臣在内,而大将能建功于外者。岳将军性命且未可保,安望胜利?”兀术觉悟,遂按兵不退。公然岳将军被秦桧召归正法。自此南朝更不能规复汴京、迎还二帝了。李真因又不堪感悼。遂各赋一诗以叹之,一曰《哀南人》,一曰《悼南事》。其《哀南人》一绝云:
元章袖出小山岳,袍笏徒然拜下风。
此诗亦前代知名氏所作,是歌颂春申君的。战国时有四君名重一时:魏有魏无忌,为信陵君;赵有赵胜,为平原君;齐有田文,为孟尝君;楚有黄歇,为春申君。那春申君曾随楚顷襄王的太子出质于秦。顷襄王病笃,太子欲求返国,秦王拘留之,不肯遣归。春申君乃密令太子换衣改妆擅自逃回,本身却住在馆驿中待罪。秦王初时大怒,欲杀春申君,既而念太子已走,杀之无益,赦而遣之。顷襄王既死,太子幸早返国,遂得嗣位,是为考烈王。此皆春申君之力。较之蔺相如完璧归赵,其功更大。至今江南奉春申君为土谷之神,香火不断。其墓在江阴县君山下。谓之君山者,正因春申君之墓在彼故也。江南又有黄山黄水,亦皆先人思念春申君,故即以其姓为山川之名,只论他当时拚着性命脱逃太子一事,便消受得千年香火了。古人不肯为忠义之事,只因惜着此身,恐救了别人,害了本身。又恐天不佐助,谋事不密,本身死而无益,连所救之人,亦不能保。以是,把忠义的动机都放冷了。
非夫人恸,而谁为恸。
墨客叩马挽元戎,预感南军必丧功。
至次日,县官接了尹大肩的文书,差人来缉捕家眷时,只拿得个丫环到官。及拘邻舍鞠问,禀称李真有个两月的孩儿生哥,并家人王保,不知去处。县官一面差人访拿,一面将丫环官卖,申文回报督府。江氏尸首,下落该处所收殓。当时本城有个孝廉花黑,常日与李真并未识面,却因怜李真的文才,又重江氏的贞烈,买棺择地,将江氏殡葬。又遣人往蓟州收殓了李真尸首,取至本县与江氏合葬在一处。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