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八洞天(15)[第2页/共5页]
是年晏述已十五岁了,到来年十六岁入了泮,十七岁姻。合卺以后,伉俪极其恩爱。过了几日,晏述正坐在书房中看书,只见郑老妪拿着三幅纸,走来讲道:“我家蜜斯说,官人善集《四书》成语为文,又会代人作对。今有几个四书上的谜儿,要官人猜,又有个对儿,也要求官人对。”晏述接那三幅纸来看时,第一幅上写着一个对道: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直不疑
对毕,再取第二幅纸来看,倒是六句四书,隐着六个前人。晏述一一都猜着了,就于每句四书之下,说明前人的姓名:
长亭长送游子去,回路回看春日斜。
民气宜他杀,天道却无差。
其二:
相互适宜凤与凰,女郎亦足比才郎。
国士无双内隐《四书》一句晏述看了,却一时猜想不出,走来走去,在那边迟疑。郑妪却先将那两幅纸去答复瑞娘。少顷,又来传语道:“蜜斯说前二纸,官人都已中式。何难这一句,只想这句是那个说的,是说哪一个?便晓得了。”晏述恍然大悟道:“‘国士无双’是萧何说韩信的,正合着《四书》上‘何谓信’一句。我今番猜着了。”便取笔写出,付与郑妪持去。本身也随后步入房来,见了瑞娘,深赞其心机之巧。瑞娘亦深喜晏述资性之捷,相互叹羡。恰是:
残照日已无,半明月尚缺。
孙婆只不解缆,对着瑞娘,盛夸琼姬之才,说个不住。瑞娘心中不觉得然,想道:“不信女郎中又有与我普通有才的,且待我试她一试。”便取过一幅花笺,写下十二个字在上,把来封好,付与孙婆道:“我有个诗谜在此,你可拿与禹家蜜斯看。若猜得出,我便服她。”孙婆应诺,接了笺儿,就到禹家去,把瑞娘的话,述与琼姬听了。本来琼姬一贯也久闻瑞娘之名,今闻孙婆之语,忙折笺儿来看,只见那十二个字写得希奇:
晏述题罢,放在案头。却被子鉴瞥见,知他有顾恤才女之意,正要把瑞娘姻事亲身对子开说。刚好晏述闻知瑞娘所猜诗谜,深慕其才,便去告禀母亲陈氏,务要联此佳配。陈氏是极爱晏述的,听了这话,即与丈夫商讨,遣孙婆做媒。子鉴亦令乳母郑妪到子开家中来拉拢。子开欣然承诺,择日行聘。
后代子孙必有王者矣太公望
忽一日,孙婆来对瑞娘说道:“可惜禹家这一名小娘,却被不干功德的媒人害了。当今在那边抱病哩!”瑞娘惊问其故。本来禹龙门之妻也姓方,与晏敖之妻恰是姊妹。晏敖自被子鉴回了奇郎出书院来,仍旧本身去教他。奇郎却抄着前日晏述代作的笔墨,利用父亲。晏敖原是看不出好歹的,把儿子的假笔墨东送西送就教,别人都非常赞美。因便误认儿子学业大进,向人前嘉奖不已。有个青莲庵里的和尚,法名了缘,与晏敖交好,晏敖常到庵里做念佛会。禹龙门也是会中人,是以了缘从中拉拢,叫他两襟丈亲上联亲。龙门便与老婆商讨,竟把侄女许了奇郎,受了晏家的聘。他也只道奇郎公然聪明能文,将来必有好日。哪知是真难假,是假难真,奇郎的秘闻渐露。初时还把假文骗着父亲,厥后竟丢弃书籍,整天在街坊打赌。晏敖好赌,还是铺了红毯,点了画烛,与有钱使的人在堂中坐着赌的。奇郎却只在村头巷口,与一班恶棍小人沿街而赌,踞地而博,非常好笑。这风声垂垂吹入琼姬耳内,你道琼姬如何不要气!那孙婆又因本身未曾做得媒人,常在她面前跌足嗟叹,一发弄得琼姬不茶不饭,自恨父母双亡,被伯父伯母草草联婚,平白地将人就义。气恼不过,遂致疾病缠身。瑞娘闻知这动静,也替她懊恨。常使乳母郑妪去问候,再三欣喜她。哪知芥蒂难医,不敷一年,呜呼死了。临终时把本身常日所作诗文,尽都烧毁,不留一字。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