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八洞天(3)[第3页/共5页]
本日对君无别语,莫教后代衣芦花。
觅人的爹爹妈妈随路号呼,问路的伯伯叔叔逢人乱叫。伉俪本是同林鸟,今番各自逃生;娘儿岂有两般心,此际不能相顾。端的宁为承平犬,公然莫反叛离人。
只是长孙陈才高命蹇,连试礼闱不第。到二十七岁,以选贡除授兴元郡武安县儒学教论,带了妻儿并家人辈同到差所。在任一年,值本县知县升迁去了,新官未到,下属委他权署县印。不相时运不济,才署印三月,恰遇反贼史思明反叛,兵犯晋阳。朝廷命河北节度使李光弼讨之。史思明抵挡不住,败北而奔。李节度从后追击,贼兵且战且走,随路焚劫,看看逼近武安县。一日几次飞马报到,长孙陈正商讨守城,争奈本县的守将尚存诚非常怯懦,一闻寇警,先弃城逃去,标下兵丁俱奔散。长孙陈欲点民夫守城时,那些百姓已都惶恐,那里还肯上城守御。一时抢先开城而走,连衙役也都走了。长孙陈禁约不住,目睹空城难守,想道:“我做教谕,原非守城之官。今署县印,便有处所干系,若失了城,难免罪恶。”又想:“贼兵败北而来,怕前面官兵追逐,所过州县,必不敢久住。我且同家眷,暂向城外山僻处避几日,等贼兵去了,再来摒挡未迟!”遂改换衣妆,将县印系于臂上,备下快马一匹,轻车一辆,本身乘马,叫辛氏与胜哥坐了车子,把行李及随身干粮都放车子上,唤两个家僮推车。其他婢仆,尽皆步行。出得城门,看那些避祸百姓扶老携幼地奔窜,端的不幸。但见:
连理枝栖两凤凰,同心带绾二鸳鸯。花间唱和莺儿匹,梁上盘桓燕子双。郎爱女,女怜郎,朝朝暮暮共徘徊,天长地久应无变,海誓山盟永不忘。
行不数里,忽闻背后金鼓乱鸣,回望城中,火光烛天。众避祸的发喊道:“贼来了!”顷刻间,疾走乱走。一阵拥堵,把长孙陈的家人们都冲散。两个推车的,也不知去处。只剩下长孙陈与辛氏、胜哥三人。长孙陈忙上马,将车中行李及干粮移放顿时,要辛氏抱着胜哥骑马,本身步行相随。辛氏道:“我妇人家怎能骑马?还是你抱了孩儿骑马,我自步行罢!”长孙陈道:“这怎使得!”三回五次催辛氏上马,辛氏只是不肯。长孙陈只得一手挽着老婆,一手牵马而行。不及数十步,辛氏早走不动了。长孙陈焦急道:“你若不上马快走,必为贼兵追及矣!”辛氏哭道:“局势至此,你不要顾我罢!你只抱了胜哥,自上马逃去,休为我一人所误!”胜哥大哭道:“母亲怎说这话!”长孙陈也哭道:“我怎割舍得你,我三人死也死在一处!”一面说,一面又行了几步。走到一个井亭之下,辛氏立住了,哭对丈夫道:“你只为放我不下,不肯上马。我今死在你前,以绝你念。你只庇护了这七岁的孩子逃得性命,我死瞑目矣!”言讫,望着井中便跳。说时迟,当时快,长孙陈忙去扯时,辛氏早已跳下井中去了。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