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紧急求救[第2页/共2页]
梁晓秀写完信,遵循汉学家供应的地点,上午9点钟单独到邮局寄走了信。回到住处,她不放心,又给汉学家打了一个电话,那是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打电话。
梁晓秀放下电话,松了一口气。她一天一夜没睡觉,既不感受困也不感觉累。她实在是麻痹了。她来到宋福禄房间看望他,他刚起床,眼睛红肿,满嘴大泡,委靡不振。
宋福禄不说话了,但内心对梁晓秀抱有无穷的感激之情。他暗想:梁晓秀身上这股不伏输的勇气是从哪儿来的呢?
实话说,您来里尔的用度我们临时还出不起;但我们今后有了经济气力,必然会更加酬谢您。我如许说,不知您是否了解我的意义?这不是空头支票,这是我们的至心话。我晓得知恩图报的事理。按我们中国人的说法,就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趁便提一下,本地人开餐馆就不需求供应这些质料;但是他们却让我们供应,说我们供应的快餐是1000年前中国人做的食品,必必要有科学根据。
梁晓秀说:“我给汉学家写了信,把信寄走了;刚才又给他打了一个电话,他同意过几天来里尔帮我们。你别焦急上火。等汉学家来了,我们就有救了。”
接到您的来信,我万分欢畅。您对宋朝饮食文明的研讨让我敬佩,令我佩服。你提出的好些题目,坦白地说,我一时还答复不了;但我想我总会找到答案的。
诺阿让先生,我万分焦心肠等候您的答复。
她放开信纸,再三考虑,给汉学家写了一封求救信。
“环境告急,是如许吗?”
“万分告急,十万孔殷!我想,眼下只要您才气救我们,才气救宋朝卷饼。”
我的设法很简朴:把宋氏快餐店开起来,一方面是为了保持生存,另一方面也想让法国主顾咀嚼中国宋朝的美食――宋朝卷饼。我不想让宋氏快餐店死于胎腹;我想让它起死复生。
我们财力有限,已经全数投入到了快餐店了。我们在里尔市中间大广场租借了店铺,装修了店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这危难关头,您的来信让我看到了一丝但愿。我向您提出告急求救,或许不大合适,或许过于冒昧,但我实在没有别的体例了,我被逼到死路上了。我现在把独一的但愿依托在您身上,希冀您能把我们从水深炽热中救出来。